50、第50章(2 / 2)

而馮塬最終說動了扈伯彰。

扈伯彰有雄心壯誌,又極忌憚魏朝勢大,馮塬在稷州三天,最終讓他下定決心聯軍伐靖!

“諸位!斷斷不能讓此子將我等分而吞之!”

“他再勝個兩回,隻怕就難以遏製了!!”

“應剿其於起初時,斷斷不可讓魏軍在山南站穩腳跟啊!!!”

秋風颯颯,旌旗獵獵。

三牲同祭,歃血為盟!

聯軍盟主扈伯彰環視眾人,飲儘血酒,舉手怒聲高喝!

此刻他們有著同一種忌憚,有著同一個敵人,不管過往是齟齬還是交好,都先摒棄前嫌。

扈伯彰親自出麵,有大軍閥出頭組織,那些心裡本就很忌憚魏朝和靖王的大小軍閥先後響應,有兩個很遲疑的,扈伯彰親自去了一趟,也最終下定決心。

聯盟推舉扈伯彰做盟主,山南共有大大小小一十二個軍閥響應此事。

除劉黑思之外,超過七成都響應了。

共計二十三萬大軍,舉起聯盟大旗,約共伐靖王趙徵!

將這個黃口小兒,將魏軍的足跡,統統從山南地界抹出去!

聯盟歃血大會上,盟主扈伯彰振臂高呼,大小軍閥紛紛響應,在場兵士近衛齊聲呐喊,聲勢震天,熱血沸騰。

扈伯彰意氣風發。

而立於高台之下的馮塬,陌生麵孔,低調衣著和站位,並沒有人留意他。

馮塬勾起嘴角,露出一抹傲然冷笑。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欲謀之事,俱已部署得差不多了。

“沈鑒雲出山了,那又如何啊?”

想輔助趙徵得山南?

做夢!

馮塬哼笑一聲,轉身大步離去。

張岱緊隨其後。

對於馮塬,他是佩服得五體投地的,“馮相英明!”

“噓。”

張岱會意,馮塬是魏帝心腹,此時已不適宜久留了,趁著現場氣氛激昂,二人正好低調離去。

他最後回頭看一眼高台上的扈伯彰等人。

張岱心說,最好能真一舉解決靖王,要是拖到南征,到底還是大麻煩。

……

山南局勢一變再變。

短短半月,聯軍結盟成,以扈伯彰為首,合軍共二十三萬,搶著要先發製人,發檄文攻伐上雒甘州!

參戰軍閥歃血之後,立即回去點兵,陸續趕往稷州彙合,而前軍已經開始往北開拔赴與上雒接壤的陂州茂州而去。

山南戰事提升到最高等級!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緊繃起來,民間都屏息,不少人往偏僻鄉裡躲避,仿佛已嗅到空氣中將要彌漫的滾滾硝煙。

如今趙徵麾下約十二萬兵馬。

老密州軍近兩萬,後來調遣過來的西北和偃州軍一萬多,還有接收的上雒降軍和後續陸陸續續招降收攏的甘州潰散兵卒約五萬。

以及這段時間招募的三萬多新兵。

不少了。

在山南可以稱得實力雄厚,畢竟第二大軍閥扈伯彰麾下也是十萬大軍。

隻是要對戰二十三萬山南聯軍,兵力還是有所欠缺。

呂衍立即從池州的東征軍抽調了四萬精兵過來。

偃州西北鐘離孤和柴武毅已經調兵兩次,再調就吃力了,會對他們目前正處於膠著狀態的戰局產生很大負麵影響。尤其柴武毅,他那邊還在和皇帝明裡暗裡較勁,實在沒法分兵了。

幸好池州大戰恰好進入較平穩的對峙狀態。

之前大魏和劉黑思狠狠乾了一仗,劉黑思敗,折損將近四萬兵馬,他險險收兵急速後遁,遁進旗山關之中,依天險固守不出。

劉軍大敗一場士氣大挫,得養一養,短期內應不會再有大動作,而魏軍這邊也有天險倚仗,情況不會一下子大危大急。

趙徵那邊情況要緊急得多,他立即點了四萬精銳兵馬,命急行軍繞密州奔赴山南。

有了這四萬身經百戰的精銳兵馬,情況可就好太多了。

八月初八,四萬急行軍趕到上雒。

趙徵下令大開轅門迎接。

除了四萬精兵,來得還有杜藹和薛誌山兩員大將。

現階段,趙徵還是比較缺經驗豐富的統兵武將的。因此除了兵馬,呂衍還從自薦的大小武將裡頭選了十一二人,除了最高軍職的杜藹薛誌山,底下還有夏遇、楊參、劉淳風等九名中層武將和優秀小將,其中有一個還是呂衍的親侄兒呂祖。

久彆重逢,趙徵變化極大,他肩背寬了也厚了,人也徹底長開,如今已不見絲毫少年稚氣,腥風血雨闖過來,一鳴驚人,矯健英武,氣勢赫赫。

杜藹薛誌山都很激動,先帝皇太子後繼有人,二人被洗塵酒一衝難免熱淚盈眶。

反正情緒都很高漲,密州軍這邊士氣也起來了,四萬東征軍適應良好。

另外很值得一說的就是,這場戰事被皇帝硬插一腳。

山南戰事醞釀至今,雙方要參戰的兵馬已高達四十餘萬,已經是一場不亞於池州偃州和西北的大戰事了。

有馮塬在,皇帝肯定早就知道了。

他怎麼可能不插手?

他是大魏皇帝,插手也名正言順。

皇帝調不出太多的兵馬來,畢竟先前大魏已三處開戰,且偃州和西北都在緊張關頭,能調動的兵馬都已經往這幾處壓上去了。

包括他本人親信軍。

於是他下旨,六百裡加急發往京城和建州槐州,抽掉西北一萬兵馬、京城五千駐軍以及兩王藩地王兵。

由寧王趙宸、潞王趙虔,同率這三萬五千魏軍前來助陣。

……

牟縣一彆沒多久,這麼快就又和這趙宸見麵了?

對於皇帝的橫插一腳,趙徵這邊當然是不會高興的。

不能拒絕,大將杜藹薛誌山先狠狠給了這兩位皇子一個下馬威!

趙宸趙虔是八月初十到的。

而此時的山南聯軍,已浩浩蕩蕩奔赴陂茂二州。

三萬五千魏軍一到,自然是緊著先磨合。

雖然大家心裡明白,是怎麼磨都磨不到一塊的,但明麵的事該辦還得辦。

第一場磨合操練,杜藹就借著兒子杜平落敗,親自上場,連勝幾局後,趁機挑戰兩位皇子。

很明顯是故意的,杜平年輕,田忌賽馬他肯定勝不了魏軍這邊的老將,他一輸,杜藹直接就跳了出來。

“潞王敢不敢來一場啊?!”

杜藹作為昔日跟隨在先帝和皇太子身邊的高級將領,那本事是杠杠的,連敗七人,連魏大將顏遂都一招之差輸了給他,顏遂心道不好,果然頭頂杜藹就一聲大喝!

杜藹視線一掃,在趙宸身上頓了頓,落在潞王趙虔身上。

趙虔和趙宸相比,明顯要偏瘦得多,杜藹聲如洪鐘,明晃晃要捏軟柿子了。

趙宸皺了皺眉,平時雖然爭得你死我活暗算過對方無數次,但現在兩人立場是一致的。

但這等場合,眾軍眾目睽睽,被架起來的趙虔可以輸,卻不可以不應戰。

不敢上他就孬種了。

趙虔咬咬牙,揮手製止要出聲的大將顏遂,驅馬而出。

潞王和趙宸同齡,還不滿二十,他固然工於心計,但由於小時遭過趙宸暗算落水大病過一場,不但身體偏弱,學武也晚了兩年,武力值是要遜色與後者的。

和杜藹這等征戰沙場多年的大將相比,肯定是比不過的。

杜藹有心之下,當然一點麵子都不給對方,連連猛攻,一刀比一刀重,從上而下疾速猛劈!

這開山劈石一般的力道!格擋不了幾下,趙虔就虎口發麻,他迅速打馬拉開距離要采用迂回戰術,但杜藹哪裡肯?

迅速一個急追,一踩馬鐙,騰空而起,杜藹暴喝一聲,重重一劈而下!

當場把潞王趙虔打落馬下。

密州軍登時爆發一陣高聲喝彩,數以萬計的人齊聲呐喊,聲勢震天!

一下子就把新來的三萬魏軍的氣勢給打壓下去了。

……

趙徵和紀棠就在山丘上看著。

這次演軍兵甲數量龐大,營寨擺不開,拉到外麵來了。

紀棠站在樹蔭下,還是很熱,不過幸好秋日了,正午的陽光雖烈,但也不至於站一會就滿頭滿身大汗。

不過她臉上糊了厚厚一層粉,有點不舒服倒是真的。

現場聲勢震天,她和趙徵兩人也正好說話,紀棠瞄了眼不遠處麵沉如水的趙宸,還有黑著臉強撐微笑對杜藹拱手的趙虔,她說:“皇帝就不怕兒子都死了嗎?”

趙宸趙虔來甘州,這裡可趙徵的地盤。

掛帥也是趙徵掛帥的。

不過想來皇帝是不怕的,兒子他很多啊,好些年幼的聽說都不錯,他正值壯年,死了兩個又如何?

相較而言,阻止趙徵全麵占據山南當然更重要。

這場仗,萬一趙徵真大勝了,半個山南都將被他收入囊中。

趙宸趙虔在,萬一真到那個地步,多少也能割下一片吧?

趙徵冷哼一聲:“他做夢!”

他早就防著皇帝這一手了。

在他、紀棠以及底下王慎平等人的反複思忖和調整之下,封地及上雒甘州的軍政一環扣一環,可謂穩如泰山的。

文政班子也準備了好幾套,隨時就能分出去。

除非他死。

否則他打下的地盤誰也奪不走!

不過說到這個“死”字。

紀棠不由皺了皺眉。

她瞄了一眼新魏軍那邊,實在那邊的人員組成有點複雜,皇帝從幾處調遣組成的兵馬,另外除了皇子趙宸趙虔以外,還有皇帝的親信大將——譬如那個大將顏遂就是。

以及比較中立的,即一些皇帝陣營中的正義派人士。

後者就是當初趙徵謀求就藩的時候,算間接出了最後一把力的那一派裡麵的人——就是趙宸鋌而走險要收攏其心的那一派。

反正就挺複雜的。

有那麼一點像當初皇太子所在的池州戰場那魚龍混雜的複雜情況。

而那麼湊巧,池州那邊又過來了兩員高級大將和若乾中層將領。

他們還沒有把內鬼們挖出來呢。

故而紀棠就忍不住想,對方難道想故技重施?

她皺了皺眉,低聲說:“柴義那邊有消息了嗎?”

趙徵正要答話,餘光卻見高淮上前一步,對他拱了拱手,趙徵順著他望去,是陳達。

陳達來了。

趙徵退了兩步,一身近衛穿戴的陳達低聲稟:“主子,柴義剛有信發回。”

作者有話要說:這一章肥不肥?嘿嘿,有關劇情阿秀都不說了,隨便說說都劇透啊,哈哈寶寶們看哈~(*^▽^*)

給你們一個超級大大的麼麼啾!明天見啦~(づ ̄3 ̄)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