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忙儲存(2 / 2)

織粗布布袋,用質量差的霜後花就行,紡的棉線也較粗,織出來的布比較厚實。

布袋布幅窄,一般是50公分,一丈布一條布袋,裝120多斤糧食。也有40公分的布幅的布袋,隻能裝100斤。

一機子粗布,夠做二十條布袋的,人們有自己單獨織一機子的,也有兩家合夥織的,主要是看家裡人口的多少。

麥收後的另一個現象,就是買牲口的多了,牲口的價格飛速上漲,原來三四百元的耕牛,現在沒有伍佰元彆想買,就連個小牛犢,也買到了三百元。

比起耕牛來,毛驢的價格稍微便宜,三百元左右就能買頭壯實的毛驢,可是牛吃麥秸,毛驢得吃杆草。

現在,各家都沒有杆草,喂毛驢稈草還是去年生產組種的。

不過人們還是從市場上看到了機會,有的人家,麥收後專門種了半畝夏穀,就是為了收杆草喂驢。

附近村的人們都打韓屯村耕牛的主意,韓屯村的農機多,輕易用不上耕牛,大夥都想買韓屯村的耕牛。

可是二爺喜歡伺候牲口,他喂了十多年的牲口,對每頭牲畜都有感情。再說了,喂牲口的成本也不大,韓屯喂牲口基本都是用苜蓿草。

不用鍘草,也不用淘草,省了好些功夫,再說了村裡在牛棚安裝了自來水,飲牲口也不用二爺打水。

唯一的累活就是出圈,現在這活都是養豬場的人幫著乾,打掃出來的牛糞直接倒入沼氣池,牛屋也乾淨多了。

村裡的牛已經發展到二十多頭,確實一半也用不上。鑒於這種情況,留下兩頭公牛配種,其他的都賣出去了。母牛全部留下來,主要是用於繁殖。

由於二爺的堅持,韓屯村後來發展成全國聞名的黃牛繁殖基地,每頭黃牛高達萬元以上,到了那時,大夥才感到二爺的英明。

麥收後,人們感到了地排車的重要性。再說了,以後用地排車的時候多著那,不能每次都找彆人家借。

再說借彆人家的地排車,得等主人家用完了,可農時不等人。

秋種的時候,往地裡運土雜肥,靠膠輪車推,來回的路上,得耽擱多少時間。

地排車也成了搶手貨,基本上所有的人家,麥後都著手賣輛地排車。

地排車的車輪不限量,供銷社裡的生產門市敞開了供應。一個80元錢,在八十年代初,這可是筆大款項。

人們很快就把車輪買光了,供銷社裡很少再有地排車輪了。彆說地排車了,就是膠輪車的輪子,也很少有貨了。

不過集市上開始有賣高價的了,每個100元,估計是供銷社裡內部人員搞的鬼。裡外的一倒騰,每個多得20元錢。

可是高價的貨源也不充足,滿足不了群眾的需要。大家拿著錢,每集都早早的到,就是希望買到地排車輪。

搜狗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