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澈之比阿暖年長六歲。
他不是一生下來就被送到了陳家的, 而是三歲時才從王府被送出來,然後在延城的一座寺廟一直養到九歲時才帶到陳家 - 這也是因為陳老太爺的父親謹慎, 他將自己病重的孫子,真正的陳澈之送去了寺廟, 說是寺內高僧說了, 必須養在廟裡才能養大......如此過了數年等陳澈之從廟裡出來,外人也都沒想到這個陳澈之已經不是那個陳澈之了。
所以最初他雖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 但卻也一直隱約知道自己並非是陳家親生 - 雖然陳老爺子以及陳家人一直跟他強調他是親生的,甚至說了很多“他”小時候的事情,說他身體如何差等等,他還是知道,隻是從來不說而已。
他到了陳家之後就見到了阿暖, 那時阿暖隻有三歲多不到四歲。
陳澈之生得也很好看, 但可能是因著對自己身世的懷疑, 還有在寺廟裡孤寂枯燥的生活,那時的他陰鬱又孤僻,而阿暖, 整個人精致得不像是個真的,笑起來像是能融化整個世界。
阿暖對他很好,雖然隻是個不到四歲的孩子,卻總能容忍他的冷淡和壞脾氣, 看著他的樣子 - 仿佛他才是個需要照顧和包容的孩子 - 當然陳澈之認為那隻是她比較善良而已。
最初的他就是因著阿暖才慢慢融入陳家, 也是因著她的影響性格才慢慢變得越來越正常 - 至少表麵上看來沒有任何問題。
阿暖, 其實也隻有阿暖自己知道, 她當初對他好,是因著知道他從小“病重”,從三歲起就被關在寺廟裡每日裡對著青燈古佛 - 這還不如她前世大半時間在醫院呢,至少她狀態稍微好些的時候還是可以回到家中的,也可以出去玩 - 所以她最開始對陳澈之好完全就是因為她覺得陳澈之真的是十分的可憐,然後懷著某種又同情又悲憫的情緒去接近他的。
但不管怎麼樣,因著那些緣由,幾乎造成了陳澈之之後對阿暖所有無條件的縱容 - 但那也隻是似舅舅或者兄長那樣的親情而已。
阿暖坐在書房的軟塌上,一邊讀著陳澈之的信,一邊就翻著他寄過來的畫冊 - 全部是他一路上畫的,難得他在船上也能把一路的風景和船上的生活畫的栩栩如生,阿暖讀著信和看著畫冊便仿佛看到了他每日裡的生活,連鄰船位那位驕傲的小姐和某家公子之間微妙的曖昧都畫出了個速影......還有南洋的風情,看得阿暖因著這些時日都是白雪茫茫的天氣而有些慵懶的心情都蠢蠢欲動了起來。
廖珩第二日處理了一些事情沒有再過來尋阿暖,但第三日一早便過了來 - 其實昨日他之所以沒過來,並不單純是因為要處理事情,而是因為他不想給太多壓力給阿暖,希望給她多一點時間慢慢消化他們關係的轉變。
他原本心情當然還很不錯。
他到的時候阿暖還是尚未起床,陳氏招呼了他一陣便讓阿碧仍是帶了他去阿暖的書房 - 阿暖有兩間書房,外麵的大書房多是些畫稿各色書籍,並無太過私人的東西,廖珩來得多了阿暖常讓他在那邊去坐,陳氏便也就沒太在意。
隻是他進了書房之後尚未坐下便看見了阿暖那張超大畫桌上鋪開來的那些陳澈之寄給阿暖的各色畫冊 - 根本不需要他特意翻看,因為那些畫冊全部就攤開在了桌子上 - 他看著上麵的各色風景,然後下方龍飛鳳舞的簽名和日期,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偏偏阿碧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心思,看到廖珩眼睛看著桌上的那些畫冊若有所思,還要一邊奉茶一邊抿了唇笑著介紹道:“三爺,這些都是二舅爺昨日寄過來給我們姑娘的,我們姑娘自小就有個習慣,不管去了哪裡都喜歡把遇到的人和景都畫下來,有空的時候就會翻翻 - 她說這樣就好像在重溫當初看到這些景色或遇到那些事情的好心情一般。二舅爺知道姑娘喜歡,後來去了哪裡也都會把見到的風景和事情都畫下來寄給姑娘。”
這個時候她倒是喚的是“三爺”而不是“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