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貨幣(2 / 2)

對此,郭全書自然是要稍微打壓一二,要不然的話不好平衡了。

當然了,這種理由自然是不能說出來的,他的理由是國內的全國性銀行目前隻有一家財務銀行,而經驗告訴我們,一個行業需要充分的競爭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行業的發展。

為此,他搬出來了國防工業,以幾個主要兵工廠進行為例子進行說明。

說國內如今的國防工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迅速,燧發槍的采購價格能夠做到持續下降,從之前的二十兩銀子的價格降低到目前的八兩銀子一支;火槍手輕型板甲的價格從之前的二十兩銀子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十二兩銀子;

並且不單單價格降低了,而且火槍以及板甲的性能還越來越好。

這些都是因為國內同時有多家兵工廠都能生產燧發槍和板甲,作為采購方的軍方用充分的選擇,而為了爭奪軍方的訂單,各大兵工廠不得不提升技術,降低價格等等。

基於競爭的需求,他支持成立第二家全國性大銀行,如今郵遞司依托各地驛站,有充分的條件以及人手來開辦全國性的銀行。

而隨著郭全書這個重量級參務大臣表示了支持,參會會議裡對郵遞司籌辦銀行業務的討論也進入了尾聲。

辦!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

而這自然又引來了更大範圍的討論和爭奪。

最後討論來討論區去,眾多大臣們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交換後,終於敲定了詳細的方案。

辦,還是讓郵遞司來辦!

畢竟驛站本身就是郵遞司的,拋開郵遞司來辦這個全國性銀行,難度太大,此外彙款業務也不好搞。

但是,具體的業務運營要從驛站裡獨立出來,單獨設立一個官辦銀行企業,隻不過所有權不歸屬工業部,而是歸屬交通部郵遞司。

畢竟銀行業務會非常龐大,而且人員會非常多,而各驛站人員,其實都是有官身的人員,哪怕是個送信的,人家也有從九品的官身,吃皇糧的!

郵遞人員給官身,這是因為這玩意具有強烈的行政以及軍事作用,早年驛站體係可是直接歸屬軍方管理的。

為了確保緊急公文以及軍事文件的傳遞速度,驛站體係就不能作為普通商業機構,甚至都不能用尋常的官辦機構來管理,而是需要專門機構來進行專管。

但是銀行嘛,彆說郵政銀行了,就算是財務銀行裡的普通員工以及中低層管理,都是普通雇工,隻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有官身。

因此,郵遞和銀行業務進行拆分,然後單獨設立一個官辦銀行企業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這個官辦企業的名頭後,他們才能夠雇傭大量的普通員工。

同時財務部方麵也獲得了他們的好處,那就是讓郵遞司放開驛站渠道,讓財務銀行的彙款業務也能借用驛站體係,更好更方便的實施彙款業務,當然了,既然用了驛站的地方和人手,他們自然也要給錢。

對放開彙兌郵遞渠道,郵遞司方麵不答應也得答應,比較上頭的參務、協辦大老們都已經敲定了方案了,作為下屬機構他們隻能照章辦理。

於是乎,承順十三年二月,大楚邸報正式對外發出公告,籌辦‘大楚郵政銀行’。

而郵遞司也順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郵遞司繼續直接管理郵遞業務,並新設立大楚郵政銀行。

郵政銀行將會有郵遞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財務部方麵給予業務指導,工商部金融司進行監管。

郵遞方麵想要搞銀行業務,本來就是為了填補驛站的巨大虧空,隻要能賺錢,其他的他們都沒啥意見。

嗯,有意見也沒用,這是帝國最高決策,有意見都得憋著。

敲定了郵政銀行之後,大楚帝國也順勢對帝國的金融體係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麵強製性實施保證金製度、存款保險製度。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財務部的部分金融監管職能進行合並,並設立了獨立的金融監管總局,此為從二品級彆的行政機構,直接嫡屬於政務院。

負責帝國的所有金融監管、調控職能。

隨即對財務銀行進行拆分,主要是把貨幣發行權、金融監管等一係列的權力收回來設立大楚帝國中央銀行,這個中央銀行歸屬帝國金融監管總局所轄。

後續大楚帝國中央銀行,將會承擔金融監管、貨幣發行、金融調控等一係列任務,比如說各銀行裡的保證金,就是繳納給中央銀行進行保存的。

而財務銀行進行拆分後,將演變為純粹的商業銀行,繼續歸屬財務部所有,畢竟這是財務部的錢袋子,誰要是敢拿財務銀行,那就得和財務部直接開戰了。

而分管稅收以及財務的參務大臣唐豐澤,人家還沒死呢。

圍繞著郵政銀行的設立以及後續的金融監管總局的設立們,還有財務銀行的拆分,這些都是導致了在承順十三年春天裡,帝國的金融行業出現了一些動蕩。

不過這些動蕩都不大,也都是屬於可控的。

而且在設立了金融監管總局後,大楚帝國的金融行業也是走上了快車道。

金融監管總局頒發了一係列的金融相關的政策法規,並且開始施展他們的第一個大項目。

承順十三年二月十八日,首任金融監管總局局長王德華上書,正式奏請廢兩改元,並發行大楚帝國第一套官方紙幣。

廢兩改元,這是為了建立法定貨幣,規範貨幣的鑄造、流通。

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新的法定貨幣單位‘元’,將會采用銀本位,法定一元可以兌換三十七克純銀,這也是以往麵值一兩銀幣的含銀量。

說白了就是為了避免麻煩,繼續采用原有的貨幣規格,隻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更重要的是開始發行官方的紙幣!

大楚帝國的紙幣,之前隻有各銀行裡的銀票的,一開始還有民間裡的銀票流通,不過後來大楚帝國嚴厲打擊私發銀票,同時官方的各項資金進出上,都隻承認財務銀行的銀票,因此在最近十年裡,大楚帝國裡流通最多的紙幣,實際上是財務銀行裡的銀票。

而這種銀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實際上成為了官方紙幣。

固定麵值、不記名、官方認可可以用來繳納稅收,這讓財務銀行的銀票具有了廣泛流通的基礎。

而大楚帝國金融監管總局,就是要在這個基礎上,正式打造大楚帝國的第一套官方發行的紙幣。

縱觀紙幣的發展,中國古代曆史的不少統治者們因為缺乏基本的金融概念,或者說認為民眾的錢就是自己的錢,根本不管紙幣的通貨膨脹以及信用價值等問題,尤其是明王朝發行的所謂紙幣,那更是臭不可聞……

官府收稅都不要官府發行的紙幣……你還能指望民間接受?

所以等到了明末時期,紙幣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了,明王朝官府的紙幣,信用還沒有人家私人富商發行的各種可兌換紙券高,民間大額交易就算用紙幣,用的也是一些私人發行的銀票。

這也是一開始大楚帝國官方並沒有直接發行紙幣,而是用財務銀行發行不記名銀票,采用曲線救國的根源所在。

如果直接官府發行紙幣,民眾都不帶搭理你的……

相對來說財務銀行發行,這信用度還高一些,畢竟用的名義也不是什麼紙幣,寶鈔,而是直接以不記名的存款憑證為名義。

如此,才算是重新打開了華夏大地民眾對紙幣的逐步信任,當然了,實際上信任也不多,很多民眾直到今天依舊不信任財務銀行的不記名銀票,他們更願意信任真金白銀。

但是,好歹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財務銀行的銀票發行量也有那麼幾千萬兩了,因此大楚帝國官方也終於是準備推行官方法定紙幣了。

為了避免動蕩,為了避免民眾驚慌,為了讓民眾接受,金融監管局方麵打算用一定的時間來逐步推廣新的第一套貨幣,並允許財務銀行之前發行的不記名銀票繼續流通,可以一對一進行兌換官方紙幣。

當然了,這些不記名銀票進到了銀行後,那麼就是隻進不出了。

金融監管總局,為了廢兩改元以及官辦紙幣的發行,是個非常謹慎的,而這種謹慎的態度也是獲得了羅誌學的讚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