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開業促銷的活動在現代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但在古代,還是鮮少見的,就那會員製度,在這會兒就是獨一份了,所以李梅兒這麵館一開張,生意便空前的好。
那些一開始被優惠吸引進來的客人,吃了店內的招牌麵結麵後,就都被這美味給吸引了,畢竟常年累月吃著書院食堂那味道不佳的飯菜,再吃這湯鮮味美的麵結麵,那可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許多人都是當場辦了會員卡,且充值了不少的金額,讓麵館的流水滾雪球似的增長。
李鑫知曉李梅兒開了麵館,還特意送了花籃過來捧場,他因著上午有事,是讓家裡的下人先送了花籃過來,他和李儉兩人是下午才到的,等到了店門口的時候,便被店外人滿為患的場麵給嚇到了。
因著李梅兒這麵館不大,裡頭最多也就能擺下四張桌子,再加上外頭擺兩桌,一次也就能招待二十幾個客人,雖說吃麵比較快,翻桌率也高,可架不住人多啊,許多學生吃了覺得好,便又叫來了同窗好友,這才一上午,店裡頭便人滿為患了。
李鑫他們過來的時候,正是快到晚飯的點兒,人自然更加多。不過好在在外頭幫忙招呼客人的包子眼尖,看見了他們父子兩人,便立刻招呼了他們進來。
蔣氏知曉李鑫父子來了,也立馬從櫃台裡出來迎,因著這幾日麵館開張客人多,李家可以說是全家總動員地過來幫忙,蔣氏幫著在櫃台收錢,李梅兒則是幫著裘嫂子一起煮麵,家裡的幾個丫鬟都來了店內做臨時的夥計,除了最小的丸子被留在了家裡,包子和餃子都過來了。
李鑫一走進店裡,還未進門就看到一股股熱氣從店內往外冒。原來,緊挨著店門口就架著兩台灶,上麵各支起了一口鍋,一隻鍋裡浮滿了油豆腐、青菜和麵結,另一隻鍋裡幾個帶鉤子的鐵絲小筐裡裝滿麵條,掛在鍋沿。
裘嫂子正熟練地煮著麵條,李梅兒則是給麵上澆著湯汁,裘大則是熱情地招呼進店的顧客,問他們需要吃些什麼。
李梅兒一見到李鑫父子,便立馬打招呼,“三伯、儉大哥,你們來了,你們想吃啥,我這就給你們下。”
李鑫見李梅兒忙的滿頭大汗,自然不好再給她添麻煩,擺擺手道:“你忙你的,我跟其他客人一樣排隊就好。”
這會兒蔣氏也過來了,帶著他們父子倆說道:“我在外頭再給三伯擺個小桌吧,外頭涼快些。你們先看看菜單想想吃啥。”
李鑫便看了牆上掛著的菜牌,其實店外頭也擺了個大大的菜牌,方便那些等位的客人先想好要吃啥,一會兒等到了就能立馬點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