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給南韓記一大功(1 / 2)

辦公室中,徐川拿到了這種電化學合成石墨烯的完整報告。

從完整的合成過程,到最後合成出來的石墨烯的各項檢測報告和指標參數,完整的全有。

簡單的翻閱了一下合成過程後,他的目光落在了石墨烯的檢測報告和指標參數上。

【石墨烯粉A(可膠體分散),層數:1–5層(可控)、平均厚度:2nm、石墨烯片尺寸:5–50μm(可控)、純度(碳含量):約97wt%】

【石墨烯粉B(成本更低),層數:2–10層(可控)、石墨烯片尺寸:20– 200μm(可控)、比表麵積:約50 m2/g、純度(碳含量):約98wt%】

【石墨薄膜A】

一項項的數據,以及測試得出的指標參數在徐川眼中劃過。

石墨烯產品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石墨烯粉末和石墨烯薄膜。

石墨烯粉體目前主要用於新能源、防腐塗料、複合材料、生物傳感器等領域,應用範圍較廣。

而石墨烯薄膜主要應用於柔性顯示、傳感器、電子器件等領域,相對來說應用範圍較小。

但他的主要注意力落在石墨烯薄膜上。

因為相對比石墨烯粉末來說,石墨烯薄膜的前景更加開闊。

無論是柔性顯示,還是傳感器,亦或者石墨烯電子器件,都是更加精細,且更加昂貴的產品。

而且大麵積高品質的石墨烯生產尤為困難,能創造的市場也更加大。

【石墨薄膜A:密度:0.3–2.2 g/ml(可調)、透光率:99.98-99.7%(層數):厚度:1– 50μm(可調)導熱率:4837.21 W/mK、,電導率:10^6、拉伸強度:1 - 50 MPa、內部載流子遷移率:2×10^5cm^2/Vs】

【石墨薄膜B:.】

六組對照測試實驗,從數據來看,這種由電化學方式製備的石墨烯薄膜,在各項參數和指標上都相當優異。

無論是透光率,還是導熱率,亦或者電導率及抗拉伸強度,在石墨烯薄膜中都可以說是頂尖層次的了。

這種級彆的石墨烯薄膜,其運用範圍相對而言要廣泛不少。

比如手機或者電腦中的散熱。

在如今,手機性能大躍進後,性能其實已經不缺了,但手機釋放性能需要發熱,而SoC展現的性能越強,發熱量也就越高。

但手機內部設計寸土寸金,對於手機性能釋放過程中“如何導熱”,是現在智能手機需要解決的關鍵。

高達4837.21 W/mK,近五千的導熱率,其導熱性能超出了市麵上所有的導熱材料。

一般的手機或者電腦,使用的散熱材料以導熱矽脂或導熱矽膠片進行散熱。

而這兩種材料的導熱係數,隻有10W/mK左右,哪怕是高導熱的矽膠,也不過是15-45W/mK左右。

優秀一點的手機,則采用更先進更昂貴一點的相變導熱片、導熱石墨片、VC均熱板、導熱矽凝膠這幾種導熱材料搭配組成的導熱方案。

但哪怕是裡麵導熱係數最好的石墨片,其導熱係數也隻有1500-2000w/m.k。

這個數字放在常規的散熱材料中已經足夠誇張了,但是相對比高達近五千的石墨烯來說,性能就顯得很是拉胯了。

不得不說,這一次川海材料研究室的成果,哪怕是沒有他,也足以讓這家研究所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頂級的材料研究所之一。

畢竟,這可是能工業化量產高品質石墨烯材料的技術。

晚上的慶功會,徐川自然是一起參加了的。

畢竟對於川海材料研究所來說,名下的研究人員研發的成果所有權都屬於研究所。

這次閻流和眾研究員研究出來的石墨烯技術,無論是專利還是其他東西,基本都是屬於研究所和實驗室的。

這些在材料行業,是行業慣例,也都會在合同上規定,更沒什麼可爭議的。

至於做出成果的研究員,一般拿到的都是項目獎金,以及一篇或者數篇在研究過程中寫出來的論文。

當然,在很多時候,研究員在做出成果後,考慮到項目保密、專利、其他關聯項目等方麵東西,論文可能會出現壓在自己手裡,延期一段時間再進行發布公開。

或者有時候甚至會乾脆出現無法公開,甚至沒法申請專利的情況。

這種情況下,研究所或實驗室自然會補償對應研究人員其他方麵的東西。

就像這一次,在考慮到高品質石墨烯這種材料的特殊性後,徐川找閻流聊了聊,論文方麵大概率可能要延期再發或者說直接不發了。

但補償很豐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