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太太自宋茹歸家後,就為她的未來發愁。
如今有門好親事,她迫切地想讓女兒抓住。隻是身為女方,到底要矜持些,所以她強壓下焦灼的心情,反反複複教導女兒該如何應對婆婆、長嫂、繼子繼女。
“趙家老太太,吃齋念佛的性子,想必也難纏不到哪裡去,最多是寡婦婆婆的共性,見不得兒媳婦和兒子關係親密,你在她麵前就注意些便是。她不是愛念佛機嘛,你彆吝嗇銀子,給她把齋菜、佛經、佛珠都預備齊嘍,讓她忙起來,也就沒空盯著你了。”
“至於趙家大嫂,聽著是個好強又愛麵子的,那你就把麵子給她搭起來,彆和她爭鋒,也樂得清閒。”
宋老太太雖然讀書不多,卻有著多年為人媳婦的智慧,哪怕早就對女兒說了不知多少次,此刻還要再叮囑一番:
“茹娘,你記住,旁的都是虛的,自己過得好才是真的。娘就是後悔,當年聽了你爹那老古板的話,讓你學了那麼多沒用的東西,以至於在馮家苦苦熬著。”
宋茹低了頭,她有時候也會想,如果當年沒學那麼多女則女戒,是不是就不會受那麼多苦?
但是,女人不都是這樣嗎?忍著受著守著,才會迎來老了之後的好日子。
更何況,如果不是那些教導,她在馮家守寡後的日子就更難熬了。
想到這裡,宋茹搖了搖頭:
“我知道爹娘是為我好。”
“說這些也沒用了,你就記住一件事兒,學你嫂子,進門後先伏小做低,等生了兒子傍身,就要學會為孩子打算了。至於婆婆妯娌,大麵上過得去就行,彆自苦。”
宋茹和沈氏關係還不錯,畢竟守寡的小姑子,在兄嫂家一住好幾年,還能自自在在地過日子,全靠嫂子寬和了。
因此,她替嫂子說好話:
“嫂子挺好的,對娘很恭順,對哥哥也體貼。”
宋老太太沒好氣地看了眼女兒:這木頭腦袋,重點是嫂子好不好嗎?
“我知道,我沒說她這樣不好。但凡有點腦子的婆婆,就知道不能把兒媳婦調教成唯唯諾諾的受氣包,這樣的兒媳婦,以後怎麼撐起家來?”
說著,宋老太太又來氣了,再一次吐槽前任親家:
“那馮家兩口子,就是蠢貨,天天想著怎麼折騰兒媳婦,卻不想想,他們是老妖怪嗎?能活千世萬世?”
“你那大嫂,是個好的,可惜沒碰到好公婆,更沒碰到好男人,兒子再不爭氣,她怕是難熬了。”
自從馮家做了那檔子事兒,宋老太太隔三差五能找個理由把他們拉出去損一通,同時又對宋茹的前任大嫂極力讚揚。
宋茹對馮家也是恨的,最無助的時候甚至都想好了哪怕是死也要把馮家毀了。
如今回了娘家,她又有了在乎的人,也不想和馮家兩敗俱傷了。至於報複或者其他,那是以後的事兒了,她現在並沒有這個能力。
不能報複,宋茹也不願多提這家人,為了轉移話題,反而問起了親娘,該怎麼和兩個孩子相處。
宋老太太犯了難,她沒做過彆人後娘,對親生的孩子,打了罵了,沒人會說什麼。後娘就不是了。
說句不好意思讓女兒知道的話,宋老太太自己,也不是沒有對那些繼室指指點點,覺得她們對繼子繼女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