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
“那我們得去問問祖母,總不能讓她自己在家呆著吧。”
宋老太太一聽這娘倆要出去吃,有點不高興:
“錢多得燒的慌,家裡這麼多飯菜,還有廚娘,你們出去吃什麼。難道他們做的就比咱們家做的好吃?”
沈氏解釋道:
“因著要給滿丫頭和雅維準備添妝,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整理庫房和賬本,看著家裡積蓄不多了,就想著怎麼再掙些銀錢。筠姐兒聽到了,建議我們開間食鋪。我就想著,帶她去集市走一走,看看旁人家怎麼做生意的。”
“嫁妝”、“家裡銀錢不足”,這簡直是老太太的軟肋了,誰讓她閨女再嫁又從家裡得了份嫁妝呢。她也沒話講了,隻能同意:
“那就一起去吧,丫頭也大了,正好帶她看看咱家的鋪子。”
宋筠心裡給自家娘親豎起了大拇指,一擊即中,這才叫一擊即中啊。就宋老太的腦袋瓜,還真不會覺得沈氏是故意說這個,估計還覺得兒媳婦辛苦呢,又是給她女兒出嫁妝,又是給她外甥的女兒出嫁妝的。
吃過餛飩,宋老太太半是不想讓自家丫頭操心家裡銀錢,半是想在兒媳婦和孫女麵前炫耀一番,帶著宋筠和沈氏去了家裡開了幾十年的家俱鋪子。
宋老太太揮揮手讓來招呼他們的掌櫃和夥計去做自己的事,然後對宋筠介紹道:
“這是你曾祖父開的鋪子,他當年是縣裡有名的木匠,找他預定家俱的,能從月初訂到月尾,當時多的是人家嫁女兒,早早來咱家鋪子訂婚床的。”
宋筠看了眼有些破舊、一個客人都沒有的鋪子,有點半信半疑,按理講以宋念和沈氏的精明,怎麼也不至於把家傳鋪子經營成這個德行把。
她懷疑地看了眼祖母,這老太太慣常愛炫耀,但是對著人氣幾乎為零的鋪子都能炫耀的得起來,也夠有能耐了。
宋老太太被宋筠懷疑地目光刺痛了,解釋道:
“這可不是我說假話,不信回家問你爹去。隻是後來你曾祖父去世了,你祖父沒學到他的手藝,精細活就不怎麼接了。後來你爹又考科舉,咱家隻能請木匠來做工,手藝也一般,慢慢地才隻能做些普通櫃子椅子了。”
這麼說倒是很合理,開這種鋪子是很吃手藝的,一個好手藝人能帶火生意,一個差手藝人能把生意搞塌。
說不好聽的,有店鋪的人力成本和運營成本加在裡頭,自家店的賣價絕對不會比接單在家做活的木匠低。若是隻買些普通不雕飾的櫃子,那人家何必來店鋪高價購買呢?
------題外話------
感謝永遠多遠1,書友130412,書友201908,kk190819,哈,@@,coloryan1976,xiǎo惠的推薦票。
感謝書友130412,xiǎo惠投的月票。
我最近很喜歡聽張露的《小木馬》,特彆歡快的一首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