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筠趴在宋念的書案上,手裡拿著信,腦袋卻在左搖右晃,試圖想出一個好辦法來保證他們家的收入水平。
宋念看得手癢,沒忍住摸了摸宋筠頭頂的小揪揪,這是宋筠懶得編頭發隨意紮的丸子頭,毛茸茸的很可愛。
“行了,多大點事兒,少掙點就少掙點唄,小小年紀想這麼多,也不怕長不高啊。”
宋筠也站累了,從後麵拉過一個繡墩坐下,歎氣道:
“我倒不是因為鋪子的收入少了,而是在想,豬肉怎樣才會不那麼腥。爹你不覺得,豬其實要比雞鴨牛羊要更好嗎?好養活,肉多,還可以煉油。”
宋念點頭:
“是這樣沒錯,所以很多百姓人家都是吃豬肉的,他們可不嫌棄腥味大。”
宋筠忍不住說道:
“那也是,能吃到更好吃的,乾嘛要吃不好吃的呢?如果豬肉又便宜又好吃,那多好。”
宋念隻覺得這是小孩子的異想天開,世上哪有什麼便宜又好的東西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他擺了擺手,對宋筠說:
“好了好了,彆想這些了,小孩子家家的?昨天晚上我聽你娘說,她給你做的新衣服就差最後的封邊了,這麼一上午,她估計也做好了,你不去看看?”
得了,她就知道,沒看到實例,沒人會覺得她的想法是正確的。
宋筠也不打擾宋念學習了,出了書房就去看她的新衣服。
沈氏正拿著宋筠今年的新衣服和去年過年的衣服比對呢,看到宋筠來了,對她招招手,然後欣慰地說:
“哎呀,你這一年長高了這麼多呢,就是瘦了點,還得多吃飯。”
宋筠一聽自己長個兒了,也歡快地跨過門檻,拿兩件衣服仔細對比了一下,還真是,高了三四厘米呢,這長勢,很不錯了。
因為長高又變瘦的事兒,宋筠都沒心思關注黎陽縣的鋪子掙錢多寡了。
尤其是一想到他家還有幾庫房的財產和一套大宅子,瞬間覺得鋪子的收益隻是毛毛雨,等開春再考慮掙錢的事兒也不遲。
要過年了,關於要不要回黎陽縣祭祖,其實家裡早就定下不回去了。
可等祭祖那日,一家人對著宋筠祖父和太祖父母的牌位磕了頭,宋老太太還是有些眼淚汪汪地喃喃自語:
“今年不回去,也不知道你爹會不會在縣裡等咱們,萬一在這邊擺的祭品他沒收到,豈不是得眼巴巴看著彆人吃了?”
之前那些年,每年過年的時候,老太太都覺得祭祖的時候她們這麼辛苦地乾活,卻隻能看著和他家已經隔了好幾層的族人在那兒大吃特吃,很不公平。
可如今終於不用她去做這些事了,卻有些惆悵,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不過不管怎樣,祭過祖,就正式迎來了新的一年,也是他們在府城的頭一年。
這一年,沈家人在身旁,王家人在身旁,趙家人在身旁,還有許家,不管各家之間是否有隔閡,總歸是很團圓的一年了。
日後宋家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像一葉小舟一樣眼看著周圍的親友被卷入波濤之中,甚至他們自己都得躲避那些執棋的大手,宋筠總能想起這一年的熱鬨和團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