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49章(2 / 2)

花媚玉堂 九斛珠 5561 字 9個月前

等世家盤剝得愈來愈厲害,官服賦稅日重,許多人便憤而投匪,混口飯吃。

久而久之,流匪們拉幫結派,有了數處匪窩。

這些土匪們雖說裝備不似軍中器械精良,卻都好勇鬥狠,又不像軍中綱紀嚴明,行事便格外猖狂。官府數次剿匪都無功而返,反而縱得土匪聲勢日盛,大有不把官府放在眼裡的架勢。

若徐德明帶著部下精銳投匪,將幾處匪窩勾結起來鬨事,隻要能扛過官服剿匪的軍隊,朝廷必定會有所忌憚。屆時,朝廷無力剿匪,又怕百姓跟著鬨事動亂,必會行招安之策,將鬨事的匪首們召回去做官,重新做個相安無事的局麵。

這樣的事,以前也有過許多先例,隻要徐德明找朝堂故舊這般提議,事情必定能辦成。

如此一來,徐德明不止無需問罪,還能保住富貴,再謀出路。

一番話滔滔說來,口若懸河,畫了個又大又好吃的餅。

徐德明武夫出身,本身又不算太聰明周全的人,滿心裡怕革職問罪,又想不到好的出路,聽見這提議,頓覺眼前一亮。

他身在靈州數年,對當地匪類的情形當然極為清楚。那些匪窩仗著山勢之力,一群烏合之眾說聚便聚、說散就散,朝廷數次出兵都拿他們沒辦法,若他帶幾位得力的親信過去,又有在靈州經營數年的親友勢力,到時候必定能抗住剿匪的大軍。

隻要朝廷殺不死他,他這兒又鬨個不停,招安的事便指日可待!

如此一想,頓覺此計彆出心裁,甚是精妙,當即部署一番,帶著幾位鐵了心跟他混的部下欣然投匪。

……

京城裡,景明帝瞧見密探報到的消息,盛怒異常還沒來得及處置,另一道奏報便飛到了跟前——徐德明謀事敗露,帶著部下親信兵馬,竟自投到山匪窩裡去了!

這消息傳來,舉朝皆驚。

景明氣得帝狠狠砸了好幾副茶盞,當即命李輔整治兵馬,發兵剿匪。

李輔上了年紀,已然不及從前驍勇,平素裡喝著藥湯整治軍務還算穩妥,真要提刀上戰馬,卻早已不似從前威風。他手下兩位副手,徐德明已然投匪,韓林有心把事情鬨大,激起景明帝滿腔怒氣後狠狠坑永王一把,哪會使出全力?

再往底下,雖也有能打仗的,卻因徐德明帶走幾位、韓林藏了幾位,戰力便損了五成。

從二月底到三月中旬,李輔連著三番整兵剿匪,卻都無功而返,反倒損兵折將,底下的先鋒們傷了大半,連他都覺身體不支,倒在了榻上。

接連戰敗的消息傳來,土匪氣焰愈發囂張,而朝堂之上卻頗為萎靡。

景明帝對此很是頭疼。因靈州北臨邊塞,南接京城,不敢輕易調兩處兵馬去跟那一夥土匪較勁,而在靈州境內,兵馬雖不少,卻沒個得力的將領,這般沒頭蒼蠅般打下去,得不償失。

朝會上,便有人試探著提議,說土匪鬨事雖可惡,畢竟也是百姓子民。既凶悍男對付,不如招安過來,為朝廷所用,將招安來的兵將分散派往南北各處,擰緊的繩化為一盤散沙,便再沒了跟朝廷較勁的本事。

屆時不止添了朝堂兵力,也能不費一兵一卒,除掉那禍患。

這提議說出來,景明帝臉色頗為難看。

群臣們既不敢附和,也無人反對,一時間鴉雀無聲。

便在此時,太子越眾而出,道:“朝堂有朝堂的法度,軍中有軍中綱紀。徐德明犯了朝堂律令,轉而投匪,這是該當斬首的大罪,焉能招安再用?靈州兵糧充足,隻因李都督年邁,又有徐德明從中作亂,才致剿匪不力。兒臣舉薦一人,可平定此禍亂!”

他說的斬釘截鐵,似對此事極為篤定。

原本景明帝沉目盯著禦案的景明帝驟然抬起頭來,“誰?”

“兒臣身邊的梁靖。他曾在軍中曆練,履立軍功,又通曉兵法韜略,頗有計謀。兒臣已與他商議過,他對此很有把握。”

這話說出來,景明帝便如久旱之後終於盼得春雨,稍稍展顏。

待朝會散後,便將太子和梁靖召往麟德殿單獨議事。

隔日,梁靖便帶了景明帝挑選的五百精銳,奉命趕往靈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