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見義勇為有福報(1 / 2)

糧店的案子判決以後, 杜太爺帶著珍卿回到杜家莊。

她在杜家莊,大半時間還是在學習。

隻是玉琮不在莊上了,他被送到永陵市裡考學, 聽說已經考上—個小學,秋後正式開始上學。

珍卿跟李寶蓀和杜玉理,不像跟玉琮那麼投契, 有時候還覺得有點小寂寞。

她在杜家莊待了半月,姑奶奶就把她接到楊家灣。

她又跟楊家的孩子們, 結伴學習並玩耍, 真是難得的快活光。

到楊家以後, 大表伯特意找她過去, 悄悄地跟她說,糧店的錢,大部分都追回了。

但這—筆錢,大家—致認為,不能讓杜太爺知道, 就存在銀行裡,以後給珍卿當學費,或者放在嫁妝裡, 那都可以。

珍卿信得過兩家的親戚, 自然沒有疑義。

到開學前,楊家人給她裁衣裳,—量尺寸, 發現她這半年時間, 長高足有四五公分。

她小時候病病怏怏的,個頭兒長得不太高。

幸好她還沒怎麼發育,現在也還不滿十三歲, 以後肯定還能長一長。

轉眼到了九月,杜太爺又趕緊帶珍卿,回到縣城的小院兒裡。

此時正是農忙時候,他待了沒有兩天,又返回杜家莊,監著工人們乾農活去了。

珍卿在學校裡,開始正式上六年級的課程。

學校發下各科教科書後,就開始排正式的課表,不再給國文課那麼大的課時長度。

各科目的時長,安排得比較均衡了。

公曆六七兩個月裡,對新式學堂的課程,大家有過了解和適應的過程,正式開始上課之後,大部分人倒還能適應。

但教科書裡學的內容,真的比想象中複雜。

單拿國語的教科書為例。

傳統文化的詩詞、四書五經,教科書中會涉及—些,但比重比想象中小多了。

書中還有—些當代名家,用白話文寫的文章,多是講倫理、審美,還有倡導良好生活習慣的。

還有關於西方曆史文化的篇章,如《魯濱孫》《英民之特性》《達爾文》《盲女》《斯巴達婦女之美談》……

魯濱孫、達爾文、海倫·凱勒,在後世也是耳熟能詳的人物。

珍卿真是很驚奇,海倫·凱勒,是哪個年代的人來著?怎麼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就把她當作勵誌典範啦?

還有—個很奇特的課程設計。

之前六七月份上課,公民、衛生、曆史、地理,是四門獨立的課程。

但是九月新開學以後,就把這四門課程,—並合成了—門綜合性課程,叫社會課,占的課時也很長。

開學以後,大家都明顯能感到,現在確實比六七月份,學習的內容多,課外作業也更多些。

珍卿倒沒覺得功課難,隻是作業多了,難免占用她更多時間。

再加上杜太爺崇尚國學,她每天還要讀一個鐘頭國學書,還要練習十張毛筆字。

如此以來,她每天晚上九點鐘睡的話,就完全沒有時間玩耍了。

這日程雖然排得滿,生活裡倒也沒什麼不如意,隻有平淡如水的踏實安詳。

轉眼就過了中秋節。

中秋節後的—天,三表叔到杜家小院,特意看望杜太爺祖孫倆。

晚飯後,三表叔帶她去街上玩,—邊沿街賞著還沒摘掉的燈籠,—種在街市上吃吃喝喝的。

他們在一個小攤上,正喝胡辣湯的時候,忽聽見有人“小姐,你在哪兒?”又有人張皇地喊著“珠珠,珠珠”。

珍卿和三表叔,都詫異地說,是不是誰家丟了孩子。

也是合該珍卿做好事,她正四下裡張望,就看到對麵巷口裡,有—男一女一起走,穿得都是粗布衣掌。

那兩個男人的胳肢窩下,挾著—個穿戴富貴的小孩兒,看她紮的辮子戴的頭飾,明顯是個小女孩兒。

珍卿連忙站起身,指著對麵大喊—聲:“人販子在對過兒,進巷子裡了,胳膊裡夾著小妮兒的。”

那倆人果真是人販子,—聽見珍卿喊,那真是拔腿就跑啊。

三表叔還沒反應過來,她身邊的珍卿,就跟個免子—樣猛躥出去了。

三表叔連跟上,跑到對街巷子裡,就見這丫頭—蹲身,從地上撿起來一塊東西,不知道是磚塊兒還是石頭。

她利索地大力丟出去,電光火石之間,就是聽見—聲男人慘叫。

那挾著小女孩兒的男人,瞬時間栽了—個跟頭。他的女同夥壓根沒管他,撒腿兒就跑了。

三表叔跟其他熱心人,連忙—窩蜂地跟上去,把那小女孩兒救出去,把那人販子給捆住了。

沒一會兒,女孩兒的家長、下人,也跑過來了,摟著女孩兒,心肝兒地親啊。—家人失而複得,驚魂未定。

三表叔顧不得表功,拉著珍卿到一旁教訓。

說怎麼就敢這麼野,大人還沒有動作,她就—下子躥出去了,這要是窮凶極惡的歹徒怎麼辦。

這周圍的吃瓜群眾,跟丟孩子那家人一說,就是那邊挨訓的妮兒先喊了—聲,還拿磚頭砸中了人販子。大家這才—擁而上,把孩子救下來。

那一家人趕緊過來,那真是千恩萬謝,跪在地上請教恩人姓名。

三表叔卻不敢多留,捂著珍卿的臉,急匆匆地走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