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大魏潮流的最前沿(2 / 2)

而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棉衣往往乾硬沉重,保暖效果也有欠缺,棉花的存在便也始終得不到人們重視。

但現在程靈這裡已經做出了軋棉機,又做出了大號的四尺彈棉長弓——

務必要說的一點是,彈棉長弓的製作沒有什麼技術難度,這東西在程靈這裡,其實是要比軋棉機更早製作成功的。

事實上,兩三個月以前,程氏工坊裡一些手巧的大娘嫂子就已經開始嘗試著自己摸索起了彈棉花的技術。

甚至,就在去年冬天,程靈等人就已經穿上了填充棉胎的棉衣呢。

現在上元節過去了,春天已來到,程靈脫下了原先的厚棉背心,改穿了薄的夾棉背心,也算是走在整個大魏潮流的最前沿,比所有人都提前享受了一把棉衣的妙處。

藺正同樣蹭到了一厚一薄的兩套棉背心,畢竟雍州的冬天不算太冷,藺大儒常常寬袍大袖仙氣飄飄的,且還要講究些風度,因此太過於笨重的大棉襖,藺大儒是不穿的。

自從穿上了棉背心,藺正就對棉紡機特彆上心。

程靈要求匠人們製作的是三錠腳踏紡車,這個東西隻要知道原理,也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不過要想做好做精,仍然需要不斷調整與修正。

程靈走進隔壁一間工房,聽到裡頭傳來一聲又一聲機械的踏板聲,再定睛一看,三台腳踏紡車並排放著,以程二妮為首的三名少女正在腳踩手繞,比著紡線呢。

她們已經紡了許多棉線出來,一見到程靈,程二妮就驚喜道:“靈哥兒,如今這紡車好用極了,踩踏起來順順當當的,再也不卡殼。織機呢?織機什麼時候能好?”

她簡直是迫不及待,想試著用織機織出棉布了!

其實在棉布的製作過程中,相比起前三步,織機反而不是重點。

因為在棉布出現以前,人們也是要穿衣,要織布的,所以魏國的織機技術其實已經相對成熟。

縱然說棉布的紡織與葛麻,與絲綢都略有區彆,但原理上大同小異,無非就是細微處尺寸有些不同。

比如說梭子的大小,經軸的長短,織機開口的時間和大小,打緯的力度等等,這些方麵需要調整。

程靈卻回複程二妮道:“二姐不要急,要不了多久會有驚喜給你的。”

檢查完這邊的進度,回頭程靈就吩咐洪廣義去外頭采買織機。

購入一台麻布的織機,一台絲帛的織機,然後叫邊二郎親自動手,根據棉線的特征,調整改造這兩台織機。

但有一件事情程靈沒有告訴任何人,那就是在隔壁程宅,她自己的私人工作室裡,她其實一直在親自動手,嘗試著製作一台真正領先於當前時代的織機!

華夏曆史上,黃道婆之所以能夠將棉紡事業推廣到天下皆行,除了她將棉紡的前三個步驟改良得宜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織機的改良上,她也極有創舉。

程靈不敢做得太出格,但效彷先賢,做出一台能夠擁有更高效率,更強推廣性的織機,她卻覺得自己應該可以。

新型的織機如果能夠問世,對於紡織事業的推動才真的應該是革命性的。此事十分重大,程靈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