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13章(2 / 2)

“這確實是一個問題,”小順治並不想這些人將來都變成天天遛鳥鬥雞的紈絝,“朕琢磨著,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大了,既然他們專注習武,那就不要改變了。在各個旗另建幼官學,教育六歲以上的蒙童。正好他們就近進學也方便。”

多鐸眼睛一亮,“皇上這個主意好。奴才家裡的幾個小子正好都丟過去。八旗子弟的勇武善戰不能丟,打小兒培養最好。”

“要嚴格教學。沒有武力,再好的東西也守不住,八旗子弟的傳統要保留。學漢學精髓,但不要把自己變成漢人,更不要學成那些古板的老學究。須知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采。至於教學的書籍,就用滿漢蒙的白話文寫。”

小順治雖然因為他爺爺的影響喜歡研究古文,又在這個時代學了這麼多年,但他更習慣白話文,“比如那些淺顯易懂的秦漢詩詞歌賦,樂府民歌,不是很好?經典傳承幾千年不衰。不要覺得白話文就是沒有學問。寫書就是給人看的,寫的那麼晦澀難懂作何?”

多鐸聽了皇上的說法,覺得渾身舒坦,“皇上說的有道理,奴才就喜歡看前朝的那些白話本兒。省心,有趣。”

小順治發現他有興趣,友好地推薦,“你若喜歡可以從《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轉運漢巧遇洞庭紅》這些開始看。前朝的話本兒,朕覺得馮夢龍的最好,最有趣兒。”

“文裡麵嬉笑怒罵皆是人生道理。比如錢謙益的妻子柳如是,吳偉業的戀人卞玉京,都是出身風塵卻風骨凜然。”

提起錢謙益,多鐸同樣覺得錢謙益作為一個男子事到臨頭輸給一個女子,非常的那啥,“奴才的福晉也說那位柳如是夫人可惜了。”

小順治笑了笑沒有對此事做評論,兩個人又聊了一些如何交好漢家文人,如何讓八旗子弟保持住這股子“勇武善戰”的事兒,多鐸自是去忙乎,他端坐在畫架前,畫畫的右手不知不覺地變慢。

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時期“驅除韃虜,安定四方”的功高偉業,文武並行治國,“土木堡之變”後強大的文官集團,文高武弱,然後就是無法遏製的官商勾結,國庫空虛,小順治在心裡長長地歎息一聲,曆朝曆代的開國之初都是好的。

再想著他今兒腳踩在江南的土地上的感覺,更是心情複雜,眼裡抑製不住地露出一股深沉到海底的懷念。

不管這是哪一個時空,不管他緣何會來到這裡,不管這裡有沒有他的先人,這都是他的家鄉,是他永遠也忘不了的地方。

他如何能看著它在滿人的蠻橫暴力下,在儒家的畸形道德暴力下衰落頹敗,遭受後來的滅頂之災,百年國難?他又如何能讓對他付出信任和忠心的八旗子弟,變成曾經曆史上的樣子?

總是要努力再努力地,讓他上輩子的親人,這輩子的親人都過得更好。

這幅夕陽下的海鳥圖在小順治這番自我激勵的心情下,自然還是溫暖的,活潑的。鼇拜眼見皇上畫完了畫兒,走上前來幫他收拾好。

兩個人坐在甲板上看落日,小順治笑地了然,“可是不明白?”

“奴才一個粗人,沒讀過多少書。”鼇拜赫然。論打仗,他閉著眼睛都會,可是論皇上講來的那些道道,他卻是越聽越糊塗。剛剛聽了多鐸轉述的皇上的話,他更是一頭霧水,“咱們是華夏大國,大清國,不是滿清?”

小順治笑得溫暖鼓勵,“說滿清,從某種意義上也對。朕的意思隻是想說,大清國的滿族人,八旗人,不要把自己困在“蠻夷”兩個字中,這就好比漢人把自己困在“上邦”的思想中一樣。我們要兼容並蓄,容納百家,百族,成就一個不低於大唐的盛世大國。”

“這個國家裡麵,有滿人,漢人,蒙古人,回人,藏人,有六十個和諧共處的不同民族,有幾千年的文化曆史積澱做基礎,有海外大國的大發展,大變革做對手。而我們都是大清國的子民,鼇拜是大清國的領兵大將,在保衛大清國的海疆,造福於國、民,尤其是沿海的漢人。”

保護大清海疆是應該的,保護沿海漢人?和漢人打了這麼多年,本能上還把漢人視為對手的鼇拜剛要張口拒絕,可他看著皇上眼裡的赤誠,話到了喉嚨口說不出來。等他們打完了倭國,確實是沿海漢人受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