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1 / 2)

紅樓之山海誌 曾鄫 3702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紅樓之山海誌最新章節!

隆慶六年二月初二,龍抬頭,鬆江府青浦新涇鎮。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它就在吳淞河南邊,北邊就是蘇州嘉定縣的南翔鎮。三艘官船靠在新涇鎮的碼頭上,沒有打旗號,但周圍散開的數十號勇壯官兵,讓人不敢輕易靠近,指著這邊議論紛紛。

而在新涇鎮鄉野田間,劉玄穿著一青色的道袍,走在泥濘路上。旁邊跟著兩個人,年紀大的正是胡斯托神父,另一個年輕些,名叫範布倫。他自稱是低地國家-尼德蘭人,出自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富商家庭。說是因為家鄉多信奉新教,所以跑到西班牙神學院進修,正好遇到胡斯托神父述職回國休整後招兵買馬,組建屬於他的傳教團隊,於是便加入了。

“我接到書信,朝廷已經批複了我的申請,可以在上海縣城郊區修建一座你們的教堂,也同意給予兩份度牒,有了這度牒,老胡,你就可以傳教了。”

胡斯托弄明白這句話裡的意思,連忙問道:“大人,那這份文書批下來了嗎?”

劉玄指了指天上,解釋道。

“哈哈,我沒有騙你。我是可以馬上批給文書,但是有了上麵的背書,就算以後我離開這個職位,也不會有人來為難了。”

胡斯托神父急了:“尊貴的大人,你看,我的學生和助手,有在教你拉丁文;有在幫你整理希臘的哲學和數學書籍,等合適的時候翻譯過來;有的幫你改造機器;有的在幫你訓練軍隊;還有的在幫你修船和修槍炮。我們都在儘心儘力,可是大人,你的承諾呢?”

“沒問題!”範布倫痛快地應道。他是因為家裡妻子兒女得了傳染病,都死了,萬念俱灰之下才跟這胡斯托神父出來。對於傳教,能傳就傳,乾些其它感興趣的事,也願意。

“是啊,能換金銀,能換糧布,這票據就是硬通貨,就是某種意義上的錢了。”劉玄微眯著眼睛感歎道,隨即對範布倫說道:“老範,你家就是開銀行的,幫忙擬個章程出來唄,我們再合計合計,根據我們國朝的實際況,取舍修改下。”

劉玄聽到胡斯托神父憋出來的最後一句,不由笑了起來。

胡斯托在一旁驚訝地說道:“對於富人,肯定是喜歡能換到金銀。但是對於普通人,能換到糧食和布匹,卻是最硬的”

“沒錯,沒錯!”範布倫連連點頭,剛才想出那麼長一段話,可費了他不少腦子,現在劉玄補充了這麼一句,確實感覺把他想說的精髓都點了出來。

“還可以去我名下的米莊換大米糧食,或者名下其它商鋪的任何貨品。隻要能換到金銀或糧布,這票據就值錢。”劉玄笑著補充了一句,他名下的豐源糧油行現在已經是江南、兩浙一帶排在前十位,實際實力排在前五位的大糧食商,專賣關東和南海的大米,嶺東、河南的麥子和麵粉,以及關東和嶺東的大豆油。而且隻是在上海、杭州、明州、金陵等地設了幾個分號,專事大宗批發,不做零售。

“提貨單,其實本質就是有價值的,可以換貨物,換金銀的票據,既然如此,完全可以變成銀行的本票。海商可以換棉布,棉花商可以換棉布,可以換金銀。”

“對對,循環的圓圈。這是開銀行最好的基礎。海商來進貨,或是金銀,或是貨物,交到利豐社,開一張相應金額的票據出來。海商可以拿著這張票據去提貨,這次提不完,下次可以再來提,或者直接賣給其他有空艙的海商。”

“循環,圓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