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湖風冷吟吳越(二)(1 / 2)

紅樓之山海誌 曾鄫 3743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紅樓之山海誌最新章節!

“不提這事了,我聽說門下給事中王秉滔上了折子,要求在兩浙和江南選六到八個州,改稻為桑。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朝堂上為了這份折子吵翻了天。”

“是的,吵翻了天。”劉玄緩緩地說道,“這王秉滔是魏相的門生故吏,天下人都以為這改稻為桑是魏相的主意,實際不然。”

沒錯,謝誌清既是聖上親信之臣,又是兩浙打理錢糧財賦的主官,在兩浙改稻為桑,三省內閣再如何都繞不過去他。

潘籍一聽,又驚又喜,“我就知道四郎有辦法,你跟我細說下,等我回去路過杭州,跟謝大人好好談談,有他支持,就好辦。”

“我也一直在想這事,其實解決之道不是沒有。此前我在嚴州給了重明的援助,可以改一改。這增加財賦的事,就得靠商場上的手段去弄,靠官吏去弄,一是立足點不同,考慮的就不同,二是官吏許多人隻懂貪錢立功,不懂經濟。”

“我知道,”劉玄也是頭痛。兩浙他有一堆的好友故吏在那裡,萬一真有事了,他們肯定會受牽連,他好不容易才攢起來的班底,隻怕要玩球了。

“那可怎麼辦?真要在兩浙試行改稻為桑,我擔心會出亂子的,州縣那些昏官吏,你不是不知道,有了這麼好的立功貪錢的機會,還不使勁地敲骨吸髓?要是兩浙又生了亂子,不僅謝大人受牽連,我們這夥子也一個都跑不了。”

“所以他把戶部坑成那個樣子,照樣拜相入閣,你不服都不行。”

“韓相這時機拿捏得太準了。”

“此事有些難。朝廷要辦北洋水師,要編練新軍,呂師叔去年冬上了在湘西和川南試行改土歸流的折子,聖上和內閣已經了。著我二舅為湖南藩台,負責湘西的歸流,授了呂師叔為四川右參議署按察使,負責川南的歸流,開又把我大舅調任巡撫湘鄂川邊十五州,節製軍務,以為後盾。現在高麗又來乞軍複國。你算算,這裡哪處不要花銀子?”

劉玄讚許道。他知道,或許謝誌清更擔心改稻為桑,禍及州縣,嚴重影響今明兩年的田賦。要知道兩浙轉運使不是市舶使,不是隻盯著那些稅銀,田地糧賦也是大頭。這一塊虧空了,他也是吃不了兜著走。但謝誌清能夠想到這些,敢於提出來,就已經不錯了。

“謝大人擔心的極是。如此看來,他倒是個勇於任事,有擔當的好官。現在成了兩浙漕司,就當為兩浙百姓著想了,不再隻為那些稅銀而不顧其它的了。”

“沒有明說,但我從側麵和相關話語中聽出,他應該是擔心兩浙還在善後生息,糧食原本就還不夠吃,又搞個改糧為桑,隻怕會生出大亂子來。謝大人擔心,這個舉措立意就不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麵隻想著急功近利,早出成果,下麵的人就阿諛奉承,不管不顧地一味苛酷。而兩浙剛逢大亂,人心原本就不穩,這麼一鬨,不出大亂才怪。我還聽說他為這事給聖上遞了幾份折子。”

“謝大人為何這般說?他沒跟淳之你解釋嗎?”

“我因為署理著兩浙市舶司的事,跟謝大人溝通得比較多,每月都要奉公晉省,跟他商議許多事宜。聽他提及過這改稻為桑,直斥為禍國殃民的邀寵之舉。”

“淳之為何這般說?”劉玄奇怪了,謝誌清負責兩浙的錢糧財賦,改稻為桑,增加稅銀,對他而言也是好事,為何堅決反對?

“這事鬨得!”潘籍歎了一口氣道,“朝中隻是吵鬨,為何不問問地方的意見呢?其實兩浙漕司謝大人,是堅決反對改稻為桑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