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1 / 2)

在八卦小報的造勢下, 熱火朝天的籌糧中,皇宮裡,特彆是明正殿卻冷得如同冰窖。

殿內所有的人都被驅逐出去, 隻有張伴伴留了下來。

寂靜之中, 隻看到幾乎凝成雕像的燕帝, 以及他越來越粗壯的呼吸聲。

而張伴伴全身伏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

一張泛黃的紙從燕帝顫抖的手裡飄下來, 接著一個激靈, 他急切地將手裡所有的信封都展開, 抽出裡麵薄薄的紙張,快速地看著, 臉色越來越難看。

不同的字體,不同的描述, 來自不同之人, 然而卻殊途同歸, 說著同一個意思。

燕帝雖然早有最壞的準備,可終究受不到這個打擊!

他胸口一陣起伏,猶如受傷的猛獸, 下一刻,他麵目猙獰, 將手裡最後一張藥單子給撕了個稀巴爛。

“張伴伴!”

此刻, 燕帝那冰冷刺骨的聲音張伴伴他心口一滯,饒是平時再怎麼鎮定, 還是緊張了起來。

他不敢抬頭,將身體貼到了地上,更加卑微道:“奴,奴才在。”

燕帝扭曲著臉龐, 一字一句咬牙:“你找得都是什麼庸醫,好大的膽子,敢如此胡說八道陷害怡親王愚弄朕!說,你受誰指使,左相,還是武寧侯!”

那殺意幾乎凝成實質,很顯然燕帝已經氣瘋了,他死死地盯著地上的張伴伴,仿佛要從這奴才身上找到欺騙自己的證據。

張伴伴感覺到了危險,燕帝是真想殺了他,但是沒有立刻讓人將他拖出去顯然在等他的回答。

他喉嚨發乾,生死臨頭,不知怎麼的,居然大著膽子抬起頭來,看到的是燕帝那不敢相信,不願相信,恨不得按頭讓他承認瀕臨絕望的表情。

這一瞬間,他忽然發現,燕帝其實比他更慌張,寧願接受這個奴才欺君另有所圖也不願自己相信那藥單子上所寫!

“皇上。”張伴伴立刻高呼了一聲,將頭再一次低下去,對著地磚狠狠地磕頭道,“奴才一心向著皇上,哪兒敢欺瞞您!若真是左相和武寧侯的人,豈會一絲一毫的消息都不曾透露,眼睜睜地看著沈家傾覆,左相沉寂?奴才就是心疼皇上啊!”

張伴伴不是以馬屁為主的內監首領,他更多的是沉默寡言,默默地替燕帝完成一件件任務,因此才得了帝王信任。

可並不代表他不會說話,把握不住聖心。

燕帝並非懷疑他,而是在乞求一個一戳就破的希望。

張伴伴這麼一說,燕帝身體一晃,果然沒有追究,他再接再厲道:“皇上明明是天下聖主,可身邊卻虎狼環飼,步履維艱!本以為王爺一心一意對待您,沒想到也是狼子野心,奴才一連找了七八個毫不相乾的大夫,將他們分析藥性,可得出來都是如此結果,反倒是皇上交給奴才最後一瓶沒怎麼吃的藥,不傷身……”

顯然燕帝私下裡派張伴伴去查怡親王送來的藥丸有結果了。

而這個結果顯然讓燕帝接受不了。子嗣有礙,體虛相衝,易發中風,猝死……一個又一個觸目驚心的字眼,讓他無儘心寒。

張伴伴眼眶紅了,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抬頭望著燕帝,眼裡滿滿的都是心疼和內疚:“奴才沒想到王爺看著光明磊落,卻暗中毒害皇上,可恨奴才沒本事,沒早發現,護不住您……”

燕帝有多怕死,沒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他怕後宮,怕權臣,以至於不敢留嗣,又不敢不臨幸,隻能暗中吃李璃送來的那些藥。

然而誰能想到看起來一心一意的兄弟才是真的狠角色,背後捅刀子捅得他痛極了。

燕帝回想起以往兄弟之間的玩笑打鬨,李璃總是親切地喊著他“哥哥”,癡傻賣乖撒嬌之下,藏著七竅玲瓏心,是他唯一信任的人。

就算如今兄弟隔閡,燕帝隻覺得是權勢所致,皇族注定的命運,可在此之前這個聰慧的弟弟陪他走過多少風風雨雨,怎麼會如此用心險惡地害他呢?

燕帝不信,他搖頭,怎麼都不信。

“你會不會暗中漏了行蹤,這些大夫你可查仔細了?”

張伴伴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細想起來,然後凝重道:“皇上,奴才能力有限,沒看到蹊蹺,不過畢竟滋事重大,奴才鬥膽還是得請太醫細細看一看為好。”

他說得情真意切,燕帝從他的眼裡隻看到關心和後悔。

張伴伴是在燕帝登基後不久被張作賢送到燕帝身邊當眼線的,卻反而暗中監視著張作賢,給燕帝送消息。

燕帝問過他,後者木愣著臉,隻回答了“報恩”二字。

而什麼時候有的恩情,燕帝卻記不住了,或許隻是舉手之勞,卻救了這小奴才一命,忠心耿耿的在宮中亦是不少,李璃暗中替燕帝觀察了一年,又派人徹查了他的背景,的確沒查出什麼問題來,這才放心用。

而一用就是六七年,哪怕燕帝再疑心疑鬼,也不會懷疑他。

然而若他真身有隱疾,宣揚出去又該怎麼辦?

燕帝看著地上散落的紙,張伴伴已經起身一一撿起來,這東西自然不能讓其他人看到。

“此事一定得慎重。”

“可您最近……頭痛偏多,少睡多夢了。”張伴伴的一句話讓燕帝的臉色卻恍然變得陰沉。

虛不虛的燕帝自己知道,身體乏力,精神不濟,甚至出現了幻象,暗合藥單上所寫。

才不到三十的年紀,如何會這樣?

“太醫院裡,誰能信任?”燕帝忽然問道。

*

一個月後,響應怡親王號召,主動募捐的商戶或走水路,或走陸路,終於陸陸續續將糧銀運送到了京城。

禁軍直接接管了主要道路,給這些商隊開道,直達銀庫和糧庫。一是維持秩序,二是協同戶部清點入庫。

既然要捐,這些商戶就絕不會拿陳米黴米以次充好,一袋一袋,抽出來檢查都是新米好米。

戶部將所有的人手派出去,接連清點了半月才完全入庫。

因為早已超過了李璃要求的數目,後麵來晚的,都不再接受,不少商人還挺遺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