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鬥折(四)(2 / 2)

蚍蜉傳 陳安野 5853 字 10個月前

順軍內外交困,難以支持。高一功進退失據,一場大敗過後無奈棄城,率軍撤離,退往山西,王輔‘臣所部即是山西薑瓖下屬前來堵截高一功的兵馬。

王輔’臣本姓李,早年為山西流寇,驍勇善戰,諢號“馬鷂子”。後降明軍,拜了薑瓖部將王進朝為義父,遂成明將。薑瓖自從在大同反叛順軍,一直竭力擴充兵馬自固。偏頭關廢官萬練聚眾驅逐順軍,他為了將萬練的部眾吸收進軍隊,隨即派了大將王進朝帶兵前往接洽,軟硬兼施。這時候榆林衛被孫傳庭攻下的消息傳來,王進朝探知高一功敗軍自孟家峪渡過黃河,退到苛嵐州境內,便火速南下截擊,三戰三勝,兵馬疲憊、一蹶不振的高一功軍隻剩數百騎奪路狂逃。

王進朝立功心切,給王輔‘臣數百騎讓他繼續追擊。兩下追逐一晝夜,直到穀積山,人困馬乏的高一功隻能硬著頭皮轉身與王輔‘臣追兵決戰。韓袞到時,戰鬥實則已經進入尾聲,高一功的得力副將馬世泰為王輔’臣射殺,餘兵無力再戰,高一功複又逃竄。要不是王輔’臣當時不知韓袞軍隊的來曆,收兵警戒,隻怕高一功亦無法全身而退。

“榆林衛既克,陝北、晉北便打通了。”侯大貴出兵以來最大的擔憂告釋,長長籲了口氣,“我軍哨糧辛苦,可否借大同盤桓一二?”語帶試探。

“理所應當。”王輔‘臣拍手點頭,“我軍在大同什麼都不缺,缺的隻是四方英豪。”

薑瓖在大同首義,晉北官紳也紛紛起事,勢力雖層出不窮,但論實力,無出薑瓖之右者。晉北不同彆處,四麵受敵,缺乏外援

(本章未完,請翻頁)

,各勢力為了存延,大多依附薑瓖。尤其是當地商賈,出錢出糧甚多,至少在後勤這塊,薑瓖的軍隊短期內無憂。

然而薑瓖處境並不算妙,順軍不說,清軍攻占北京後,也派人過來對他進行招攬。他起初以為清軍果真是吳三桂請來替大明清剿賊寇、恢複故土的援軍,因此擁立了一個棗強王後裔朱鼎珊“以續先帝之祀”,用來增強號召力。可是這一舉動被北京清廷知悉後,毫不留情麵,直斥薑瓖的舉動“大不合理”,隨後便發葉臣等八旗勁旅開始向山西進軍。

薑瓖這才明白清軍的意圖恐怕沒那麼簡單,心中畏懼,一麵將朱鼎珊撤下,一麵寫信給清廷請求原諒自己“不學無術之罪”。清廷警告他“洗心勿慮”,但進兵之勢不停。本身心向大明的薑瓖是以陷入了順、清兩軍的夾逼困境。

為了打破困局,薑瓖把希望寄托在了孫傳庭身上,隻盼對方能儘早打下榆林衛來大同會師。有了孫傳庭協力,對他來說,底氣自然能加強不少。誰知孫傳庭在榆林遲遲沒有進展,他好生焦急,之所以派出王進朝這支軍隊,收拾萬練隻是順路而為,去榆林衛附近觀望、伺機協助孫傳庭攻城才是主要目的。

薑瓖當前希望替他守住大同府的兵馬越多越好,王輔’臣對侯大貴軍當然歡迎。

侯大貴從王輔‘臣這裡了解到薑瓖的大致態度,安心幾分。次日,率軍由王輔’臣為向導,過狐岐山朝大同衛方向行軍。

王輔‘臣人豪爽健談,且擅長逢迎,侯大貴和他很投脾氣,不久便稱兄道弟。途中侯大貴問道:“兄弟提起孫傳庭,一口一個督師,難道不知他已被朝廷封為了安西王?”

“有所耳聞,但我從逃出榆林衛的闖賊降兵那裡聽說,孫傳庭在他軍中發下多道軍令激勵士氣,其中一道便稱他自己不收複北京誓不受封,強令上下仍以督師呼之。可見其人忠貞之心。”

侯大貴冷笑道:“對先帝忠貞,對當今聖上的旨意卻不屑一顧,論‘忠貞’二字的貨真價實,在他身上恐怕要打個對折。”

王輔’臣看出侯大貴不悅,嘿嘿兩聲不再說話。

侯大貴暗自尋思:“此番去大同若與孫傳庭相會,得想個辦法料理此人。否則以此人舉止,看似為國效力,最後是利是弊,還真難說。”如此想定,方才再度與王輔‘臣談笑風生。

軍行兩日,到達苛嵐州。侯大貴一邊派人去打探孫傳庭軍隊的跡象,一邊叫來王輔’臣,道:“你之前說你義父會在此地等你會合,現在怎麼沒人?”

王輔‘臣回道:“我正納悶,難道義父還沒解決偏頭關萬練那廝?”

當下還在疑惑,此時韓袞帶了個人近前,說是在城外遇到,主動要求進見的。王輔’臣看了認識,立刻道:“此乃我義父家仆。”轉而詢問那家仆情況。

那家仆說道:“小人留在此地,正是為了知會諸位。”頓了頓,續道,“主人留下話,說日前大同薑總戎急令,有韃子兵到府東南廣靈林關口,意向不明,召府內全軍齊往府城候命。王將軍兵馬遲遲不歸,主人等不及,就先走了。諸位隨後徑去大同即可。”

“韃子來了。”韓袞對侯大貴點點頭。

侯大貴亦點頭道:“知道了。”

—————————————————————————————

按:王某之名違禁,不知為何,故分隔。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