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為市場容量最多隻有200萬台的個人電腦行業,供應單價略高於5.25英寸軟盤的3.5英寸“高逼格貨”?
還是為市場容量可能有2000萬、甚至更多的家用遊戲機行業,供應一開始就走價格低於5.25英寸、親民路線的貨色?
前者,每一張軟盤可能可以賣出30美元,未來5年總銷量,不會超過1000萬張。
後者,每一張軟盤可能隻賣20美元,但未來五年能賣1億張。
問題這樣一算,似乎再端著架子已經毫無意義了。
事實上,顧驁內心還有更多說服對方的例子想舉,可惜因為如今才1983年,這些例子還沒發生,舉不了——比如,比3.5英寸硬盤更新世代的軟體,就沒能顛覆windows係統pc的規格,但是,後來被喬布斯用到了ipod的mp3播放器上,然後也被其他mp3廠商模仿。
因為mp3的巨大銷量,這些存儲器廠商最終實現的銷售額,一點都不比給個人電腦供硬盤的廠商,比如“希捷/西數”要少。
其實,後世pc時代玩家熟悉的“希捷”這樣的廠商,如今都才剛剛出現不久呢。
在硬盤/軟盤行業,幾乎每一代都有98%的廠商會斃掉,活不過20年。
因為他們都會被已有行業的客戶需求鎖死,客戶不思進取,他們也沒法逼著客戶進取。然後他們自己,就被為下一代客戶提供“過頂傳球”的同行殺了。
給服務器做硬盤時代的硬盤商,被給小型機做硬盤的硬盤商殺了;
小型機硬盤商又被pc硬盤商殺了,pc硬盤商被mp3硬盤商殺了;mp3硬盤商被智能手機硬盤商殺了。
甚至於克裡斯坦森那本書寫出來了,世人都知道這個理論了,但還是會繼續教科書一樣被殺。
簡直就跟神諭告訴你你要死,你提防了,還是沒防住,依然被殺。
這是天誅,防不住的。
除非哪天,一家公司正在如日中天、業務很牛逼的時候,就突然揮刀自宮,跟自己銷量最大的大客戶說:我不做你們家的生意了,你不要我的下一代產品,我就改服務更微縮的新一代終端生產商。
這樣魄力的成功者不是沒有,隻是少到鳳毛麟角。畢竟每一代隻是98%的死亡率而已嘛,還是有2%活下來的。
比如,英特爾公司的傳奇ceo安迪.格魯夫,曆史上就是這2%裡的。
安迪.格魯夫最有名的一個事跡,就是80年代的某一天,在公司業務巔峰的時候,跑到搭檔辦公室裡問:“如果今天董事會把我們倆開除了,你覺得新ceo上任後會怎麼乾?”
他的搭檔想了想:或許新ceo會放棄內存行業,全力搞cpu吧。
安迪.格魯夫:“既然這樣,那為什麼我們不今天就開乾呢?與其等董事會乾掉我們,不如我們自己革自己的命。”
然後英特爾就成了對標那98%活不過一代企業的2%神級存在。那是一種在武功已經天下無敵的狀態下,依然居安思危,肯練葵花寶典的大毅力,一般人不敢想的。
盛田昭夫雖然也算天才ceo了,卻沒有安迪.格魯夫的魄力,至少要有顧驁這樣的神級存在點化他,他才能悟透。
……
“顧,我算是服了。老夫經商40年,今日方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的見解,吾不能及也。”
跟顧驁一番鞭辟入裡的長談後,盛田昭夫徹底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他發現自己已經老了,沒有再考慮下一代的能力了。就算顧驁點化了他一代,也點化不了再一代。
而索尼如今的接班人裡,哪怕是被盛田昭夫最看好的大賀典雄,看起來也絕對沒有顧驁的遠見。
至於如今還隻是音像事業部負責人、被盛田昭夫認為是大賀典雄再下一代的ceo人選,出井伸之,眼界就更爛了。
可大賀典雄也已經50歲了,出井伸之也40歲了,顧驁才20歲。
太可怕了。
想明白了這一切,盛田昭夫已經不在乎還價了:
“顧,我答應你的條件,哪怕無利潤銷售,或者稍微虧點本,12美元一張1.44mb的3.5英寸軟盤,我也賣了。我相信兩年之後,隨著存儲顆粒和其他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我們會成本持平的,再將來還可以有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