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機關算儘的利益分配(1 / 2)

重回80當大佬 浙東匹夫 6152 字 7個月前

既然AB股不受法律保護,那就玩估值部分股權的抵押增資對賭唄。

對於顧驁來說,這是一個後世圈內人很自然的思路切換。

因為,僅僅因為“張仲謀的估值隻有1個億”,就把公司總規模壓縮、變成“注資完成後,還要確保1個億能占到30%以上股權”,那是絕對不行的。

如果1億美元都能占到30%,那就意味著公司總規模隻有3點3億,就算張仲謀再加1000萬個人現金,算3點5億好了,那也比曆史上灣積電起步時的4億美金少了5千萬。

而且更關鍵的是,這個3點5億裡,“虛擬估值”的比例是比曆史上更加虛高的,曆史上虛擬估值隻有5千萬,而現在有1億,那就說明真金白銀往裡投的錢又少了5千萬。

累計會比另一個時空的灣積電少1個億美元的現金投入。

而曆史上張仲謀是85年年底才離開德州儀器的,中間蹉跎考察了一年,最後87年年初創業,但顧驁現在的布局,肯定是85年就要創業了。因為光刻機和其他半導體加工技術在日係企業手上部分壟斷,時間往前推成本隻會更高、技術和設備越貴。

所以顧驁評估之後認為,現在搞一家類似於灣積電的企業,怎麼也得有5億的初始估值、實打實投進去4億美元現金。

這麼算來,張仲謀的1億團隊估值和1千萬美元現金注資,隻能占到22%。

距離張仲謀想要的“沒有30%不開工”還差了8個點,4000萬美金。

顧驁是不可能那麼好說話、直接和稀泥說“既然如此,我就把給你團隊的估值從1億美元提升到1億4千萬美元”來解決問題的。

那樣有損顧驁這個投資人和布局者的嚴肅性和威望,產業規劃不是過家家。

你不能太不近人情,但也不能太好說話,尺度的拿捏非常重要。

不過,開出了“估值部分股權對賭抵押”後,一條兩全的路線似乎就明晰起來了。

“也就是說,我如果拿出價值5000萬美元的團隊估值股權作為抵押,可以問顧生再借款5000萬美元現金、用於投資本公司?如果未來經營指標、市場占有率全部做到了,我就有可能漸漸清償、最終得到32%的股權?如果中規中矩,那就跌回22%?萬一經營極為失敗,最低有可能跌到隻剩12%?”

張仲謀捋了一下之後,如此確認道。

顧驁:“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張仲謀:“那這個經營性指標該怎麼定?這家公司五年之內是肯定不可能盈利的。如果看其他不夠權威的次要指標的話,我怕公司會陷入刷數據的惡疾.”

能說出這話,看得出張仲謀在美國,對於矽穀的很多弊端,也是知之甚深的。

人家在圈內身居高位的美國人,早在幾十年前,就知道“如果一家公司不看利潤,光看用戶量的話,能如何作弊騙投資人”。

雖然他們不一定知道嗶嗶、UBER和共享XX。

對此,顧驁的表態是:“我可以5年內不看你的盈利,第6~10年再看。前5年,我也不看其他容易作弊的指標,我什麼都不看——反正這家公司成立的前5年,沒有任何人可以對外轉讓股權,百分比又有什麼意義呢,章程和發起協議上,都會徹底寫死的。”

這種大氣,終於讓張仲謀動容。

顧驁的長線投資的長線程度,已經跟很多國家的主QUAN基金一樣長了,那魄力,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一般投資人誰敢說5年內不管你怎麼折騰,啥指標都不看你。

張仲謀:“好,那就把這條‘允許以初始估值5000萬美金的、占公司10%的這部分創始團隊股權,作為內部借款抵押’,寫到談判備忘錄裡麵。”

邁過了這道坎之後,張仲謀跟顧驁的合作意向,至少已經有五六成了,“創始團隊掌握的投票權要超過30%”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確保顧驁直接控製部分的投票權不超過50%”,這個難點要是也解決了,估計合作成功率能再上升到八成以上。

畢竟曆史上的灣灣行發基那麼強勢,而且沒有人跟他們搶,他們也沒法從張仲謀手上拿到51%,如今的顧驁自然也拿不到,張仲謀就是那種彆人如果拿了51%,那他寧可不做,不創這個業的人。以他德州儀器近30年的資曆、近十年的常務副總裁,他也有這個資本叫板。

所幸這個問題其實比前一個要好解決一點,顧驁認清形勢後,自然是給出了很多很有誠意的做法。

第一個是拆分代理人。

比如,顧驁提出讓同一圈子內的韓婷、郭台名等富商,也都作為小股東加入進來,同時未來的公司要擴大董事會規模,確保韓婷和郭台名的人也至少有一個董事席位。

根據相關法律,很多國家的有限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是3~13人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