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隆四年至五年的年關並不好過,於朝野和賈府皆是如此。
於朝政國事而言,自然首要便是中宮病重之事。因頻繁延醫問藥,又喚取一直名聲不彰的後族郭家誥命違例入宮數次,故至年底再難遮掩。中宮有變,朝野必生動蕩。而年關事繁,又各省士人又接連上京預備二月會試,天然求穩的官僚朝廷當然難免憂心忡忡。
其次便是此前朝廷對江南雷厲風行的行動開始漸漸反噬,首當其衝的便是次輔甄桐。首輔常霖老邁不理事,次輔為事實百僚之首,即使像是山雨欲來之勢,亦足夠驚心動魄。
除此以外,便是這次清查所涉舊勳頗多,雖說那等大戶勳貴亦在此中賺得盆滿缽滿,也漸漸地不滿起來。而本朝開國立鼎時便有感於前朝武為文抑之弊,故而不少部堂高官亦是出身龍禁尉等武勳。於是隱約之間,出身江浙湖閩等地士紳大族的官僚凝重之態幾勝京察。
至於賈府中,隻因臘月離年日近,元春因受寒感冒休養,李紈本素平常,又因賈珠要為提前抵京的江南舉子備年禮、幫忙應酬往來,又加之武勳舊交漸漸地入仕更添應酬。故此於榮府之事倒是力有未逮,王夫人便命鳳姐兒一同與自己治辦年事。
誰知鳳姐兒雖是新嫁,倒天生的才乾,闔家上下暗暗納罕之餘,竟漸漸地交口稱讚敬服起來。
這日李紈正起來,同大丫鬟雪雱、緗煙對著鳳姐兒送來的各色大小官窯器皿、匙箸、供器等賬冊,好預備著祭灶。送來賬冊的是鳳姐兒的陪嫁、賈璉新收房的平兒,見李紈忙忙碌碌的便道:“奶奶這麼忙,不如把這賬冊留下慢慢看,我回了我們奶奶,也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
李紈拉著她坐下笑道:“偏你這麼急。乖乖兒地等我看完,還有話要告訴你們奶奶呢。”說著回頭命丫鬟:“去把昨日爺命人送來的梅花糕和白雲片糕帶來。”
一時丫鬟帶著兩個小盒子,打開看時,一盒形如梅花,一盒玉白片薄,確實糕如其名的。李紈道:“這原是江南來的人送來的,昨兒給老太太、太太和大姑娘那裡送了,剩的也不多,這是你們奶奶的。這糕兒也沒什麼稀奇,不過是江寧的,吃個新鮮罷了。”
平兒聽說了,卻不拿,隻向李紈道:“既這樣,奶奶留著便是。”
李紈說道:“我倒不大吃甜的,蘭兒還小,也不敢給他吃。我們這屋裡通共就一個愛吃甜的,偏又事兒多,這樣的說是在江寧吃膩了的。索性都送了各處嘗一嘗,我還留了些給東府呢。”
平兒交給跟著來的嬤嬤,笑道:“隻是這幾天倒常見奶奶送來的東西,我們奶奶昨兒還說不知要怎麼謝奶奶呢。隻怕我們奶奶手裡現有的,大奶奶也有。”
李紈因說:“這值什麼,不過這些天來拜年上門的多,送的東西除了先給上麵的,餘下留我這兒的也沒意思。你們奶奶勞心勞力的,便是幫了我的大忙了。說起來前些天送來的雲錦,比起今年上造的好不好?我隻看了賬冊,還沒見東西呢。”
平兒道:“庫緞和庫錦倒也罷了,和內府裡送來上造的其實差不多。倒是妝花的竟是奶奶送來的更好,金線通經斷緯得也巧。上造的奶奶原也知道,不過是那幾樣兒。我們奶奶還說什麼時候問問大奶奶,不如以後老太太和姑娘們的衣裳便用這些兒,問大奶奶再有沒有了。”
李紈搖頭道:“也是外頭帶來的,聽我們爺說是江寧來的一個姓袁的送的。你道是為什麼比上造的好呢,竟是他們江南絲綢行自家留用的東西,正經拿錢去買反倒不如了。或是為著一點花上千八百兩銀子,不值不說,倒顯得我們這樣兒的人家橫行霸道沒見識的,我一聽便算了。”
平兒因問道:“怎麼江南的東西這樣多?”
李紈說道:“還不是二月初九就要會考,如今這外省的大多都趕著年前來了,走禮都鬨得我頭痛。如隻管在會館住著的也還好說,送了年禮便完了,都有程式的。那些借居京城親友府邸的,也不好單送他一個。那裡是過年,真真是過關磨人呢。”
一時隻聽外頭有說話的聲音,丫鬟來報賈珠回來吃飯。平兒便叫了嬤嬤帶著東西,從後門一徑回去了。
賈珠進來目光一掃,因問道:“方才誰來了?”
李紈讓了座:“璉二爺房裡的平兒,鳳丫頭打發送祭灶用的一應器皿賬冊來了。”
賈珠笑道:“我還在呢,怎麼璉二奶奶便打發個房裡人來了?年底忙糊塗了不成?”
“讓尋常的丫鬟來,那能比得了平兒呢?正經的彆看這些日裡鳳丫頭幫太太辦的整肅,倒是萬萬少不得平兒那姑娘的。她來了,也能替她奶奶拿主意,頂尋常丫頭來幾趟呢。”
李紈回頭叫雪雱去裡屋看著奶母帶賈蘭吃飯,接著看向賈珠笑道:“這不是沒碰上嗎?誰知你今日這麼早又回來了。我還想著等會叫著平兒和她主子一道兒去太太屋裡呢,誰知老太太還沒開飯,你先回來了。”
賈珠解釋道:“是回來有些事兒問你。”
“怪道呢,我說尋常也不見你這麼常戀家的,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賈珠探身打量著她笑道:“你這話兒聽著不象,這是哪裡受了氣尋到我頭上了。”
李紈低頭隻管慢慢的吃茶,半日裡抬頭見仍看著她的賈珠,忽然有些沒好意思起來,隻一笑說道:“你說你的事兒罷。”
賈珠也不多言,隻若有所思地看著她一點頭說道:“一個是春祭的恩賞,因珍大哥不在,早上我打發璉兒關去了。雖說他是第一次遲些,現下應該也領來了。等會兒你去打發老太太吃飯的時候問問鳳姐兒,隻怕她已經帶著回太太們了,到時候叫璉兒直接拿去到東府,就不必來見我,倒是給珍大嫂子說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