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賈敏終再有孕(1 / 2)

紅樓之老來子 斂愁黛 4893 字 10個月前

雖說有些糾結,但是到底得了官職,算是占了便宜。一家子三兄弟,不是襲爵,就是做官,也算是難得的體麵了。雖然代善去了,賈家高位上沒了人,但是其過往的人脈還在,又有聖人庇護,小一輩看著還有潛力。因而大家倒也沒敢小瞧賈家。因此賈家雖然聲勢不如以往,但到底還是京中一二等的人家。

如此又過了五年。

是年,賈攸正是二十八歲的年齡,雖然在一乾同僚中尚屬年輕,但是任誰也不敢小瞧這位已經在官場裡摸爬滾打十年的老油條。況且此時,賈攸已經做到了從四品的侍讀學士,是賈家繼代善之後又一位簡在帝心的人物。

可是任誰也不會說這是因為蒙祖蔭或是賈攸巧舌如簧阿諛奉承而來的。這小子比誰都還精。三年前,他被安排到西南的平安州做了知州,那地方地處邊境,民風彪悍。但是誰也不會覺得這是在發配他。相反,大家都明白這是聖人在曆練他。

當然也有不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畢竟這地方民情複雜,各方勢力交錯,可不是你一個富貴鄉裡出生的小子可相與的。估計不到半年就吃不了這個苦,上折子要回來了。

誰知道,這小子愣是在那裡死撐了三年,滿了一任才歸來。最為要緊的是,竟是叫人人服氣。賈攸任內,往日從未交齊過的賦稅都是滿額上繳國庫,稅收年年增多。

他還利用邊境的地理,大肆開做邊境貿易。他也不吃獨食,不論是內務府,或是四王八公,皆在其中占了不少份額,是人人有份。須知西南諸國,雖然民風剽悍,但是也不是傻的,中原□□能和他們互開貿易也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就這般,西南的滇馬、藥材、礦產不斷流入平安州,換來了中原的絲綢、茶葉、陶瓷。

也有些蠻不講理的土人想要做些無本買賣,賈攸也不是吃素的,他在父親的教導下自然知道兵權的重要性,一來到平安州就收服了邊境守兵。各個家族為了更好的在這裡做生意,也有孝敬,一時間,竟兵強馬壯起來,打的這幫土人潰不成軍。

在賈攸的三年治下,平安州一改當初貧瘠混亂的局麵,反而成了西南最為繁榮之所。不僅如此,邊境也為之太平,一支精兵虎視眈眈地佇立於此,任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凡深曉其中艱難的大臣,都不會覺得賈攸是個好相與的人。

對賈攸來說,這三年不僅讓他有了主政一方的經曆,更為緊要的是,通過對平安州這條商路的把控,他又牢牢加強了四王八公之間的聯係,順便還拿銀子喂飽了那乾子皇親國戚,一點不虧。

隻是這三年間因為孩子還小,隻能留在京裡叫母親帶著,隻自己和妻子在外,如今孩子已經八歲了,竟是認不出父母,叫人感到頗為心酸。

好在此後便好了,他回京後,因為在平安州的功績,聖人便一次性給他提了兩級,成了從四品的侍讀學士,倒是可以在京城好生歇息幾年了,也可陪陪兒女,共享天倫。賈攸心道。

正是賈攸休沐這一日,他帶著兒子賈瑾在書房指點自己的功課。忽然聽到下人來報,稱老太太有事尋他。

見兒子鬆了一口氣的樣子,賈攸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說道:“彆以為這樣便能逃脫了,這十張大字必須得完成,等回來我檢查你功課。”

說完,方才移步離了自己書房,往賈母的院子裡去了。

因為代善已經亡故,因而賈母便搬到了榮禧堂邊上的一處院子裡,就是早年間代善之母所居之處,這些年又擴建改建了不少,風景倒是更好了。更緊要的是,離小兒子賈攸也不遠。

代善三年孝期剛滿時,賈母原想著叫賈攸住到榮禧堂內,離自己也不遠,方便見麵。誰知剛漏出一絲口風,便叫賈攸忙不迭地打斷了,和她細細陳述了其中利弊。倒叫賈母驚出一聲冷汗來,自己險些誤了小兒子的前程!之後便再也不提這茬了,自己搬出了榮禧堂,叫正經襲了爵的賈赦住了進來。

賈攸進了賈母院子,見賈母高坐上首,自家媳婦陪坐在下邊,另一邊是抱著小侄子的二嫂王氏。賈母見了兒子來,忙吩咐他坐下,說道:“你姐姐自南邊來了信,倒是個好消息,說是有喜了。”

賈攸聞言大喜,說道:“這倒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姐姐自生下了琅哥兒之後便再沒有好消息了,前兒個還和我說擔心琅哥兒一個孩子孤單呢!可見這事不禁念叨,這下可好,不拘是個哥兒或是姐兒,都叫姐姐稱心如意了!”

林海也算是官運亨通,在翰林院呆了幾年,便被調往翰林院,又曆練了幾年,他沒有像賈攸一般丁憂耽擱了三年,之後便被提到金陵府做了個四品的知府。他不過是三十出頭的年紀,真真算是有出息了。

隻是他膝下隻有一個男丁,難免叫有些人看在眼裡。儘管顧及到榮國府勢力,但也有些不長眼的往林府送人。好在林海對賈敏也算是一心一意,毫不客氣地拒了這些人。這倒叫賈母和賈攸暗道自己未曾看錯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