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諸位皇子俱是各有其觀點。
聖人當朝並沒有說話,隻是留下了諸位皇子。
具體如何無人可知,隻知道太子一家人被圈禁起來,但是聖人卻封了太子長子為義忠親王,看來對太子還是留了一點餘地,隻想著把太子的子孫養廢了,做一個富貴閒人罷了。
至於諸位皇子,凡是想要踩太子一腳的,不是被斥責為不悌兄長就是被罵成是胸懷叵測,寥寥無幾的同情黨反而得了誇獎,有愛兄長之類的,至於如十二皇子這般的搖擺黨,聖人隻是揮揮手當成沒看到。
先不提皇十二子回宮後甄妃會怎樣的失望和不滿,皇十二子在聽了母妃的解釋之後又是如何地追悔莫及,至少在此事上麵,顯然他已經落後一籌了。
太子妃及其東宮一乾人等得了消息之後,一方麵慶幸於自己逃過一劫,另一方麵卻對自己的叔叔們頗有微詞,這麼多個叔叔裡,除了九皇叔和十三皇叔外,竟然沒有人站出來為自家求情!不是想要一力將自己等人打入深淵,便是漠而視之,全然沒有半分看顧。
好歹保下一條命來,自己等人還沒有被從玉牒上除名,儘管被圈禁,但這已經是曆朝曆代造反人的後代中下場最好的了。
因此,東宮的人千恩萬謝地逃出生天,默默地搬離了東宮,他們被安置在城內一處偏僻的王府裡度卻餘生。
在諸位皇子退散之後,聖人坐在殿上,久久思索:自己的這幾個兒子,誰能擔當重任?
二皇子?不孝不悌!
三皇子?文弱書生!
四皇子?體虛多病!
五皇子?庸碌無為!
六皇子?唯唯諾諾!
七皇子?暴戾不堪!
八皇子?貪花好色!
九皇子?恩――
…………
十二皇子?無主見,耳根子太軟,外戚勢大!
十三皇子?母家不顯,且脾氣太直!
至於餘下的幾位皇子俱是年紀不大,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將自己的十幾個兒子拉出來一一比劃過了,想來想去,竟然是平日裡最不顯山露水的老九最為合適。
不提她自小養在皇後名下,算是半個嫡子,單說他的能力,但凡是交給他的差事沒有不完成的。更重要的事,自己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聽到老九在自己麵前給其他兒子上過眼藥。
儘管老九平日裡不喜形於色的,成日板著張臉,不像十二那般甜言蜜語叫自己歡喜,但是也可以從日常的舉動中看出他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如此諸般聯想,想到今日老九對太子的寬厚,若是――將來自己便是去了,也會安心不少吧!若是換成老二那般的,他的那幫子弟兄們怕還不夠殺呢!
越想越讓聖人對九皇子看重起來,隻是他並沒有將這些念頭說出去,隻是暗自藏在自己心裡,打算再考察考察,畢竟自己的身子實在是熬不住啊!
太子謀逆造反事敗一事,在聖人雷厲風行地處置中迅速了結,便是有些什麼暗中的湧流也暫時停滯下來觀望。
而在得知了太子事敗的消息之後,在城外清修的賈敬卻是一臉慘白地回到了賈家,見到賈攸,隻說了一句話,頓時叫賈攸神色大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