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計不變,人會變(1 / 2)

南易和凱瑟琳聊完工作,聯袂走出城堡來到外麵的花園。

凱瑟琳過去找南無為,陪著他一起玩耍,南易拿著一遝關於保險業的資料來到秋千的旁邊,把資料放在秋千上,人席地而坐拿起幾張資料翻閱起來。

南易現在在看的是關於鷹國養老金製度的資料,從資料上顯示,鷹國是現代福利國家的鼻祖,其養老金製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的《濟貧法》,據此法案,各教區負責向居民和房產所有者征收“濟貧法稅”,並用該稅收收入給貧困者發放救濟。

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英倫社會的養老問題日漸嚴重,傳統的《濟貧法》對日益嚴重的老年問題無濟於事,社會各界開始強烈要求有效的養老金製度。

1908年,議會正式批準自由黨政府的《養老金法案》,法案規定,任何70歲以上的老人隻要符合該法規定的條件,都可以領取養老金,支付養老金所需的一切費用均來自政府撥款。

由於一開始就違背了權利與義務相結合的原則,1908年養老金法案確立的免費養老金製度不僅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也使得養老金製度的覆蓋麵和待遇標準不得不保持較低水平,其養老保障作用大打折扣。

1942年,鷹國社會保障服務委員會貝弗裡奇爵士發布了著名的《社會保險及相關福利服務》,製定戰後社會保障計劃的四大原則:普遍性原則、保障基本生活原則、政府統一管理原則、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

根據《社會保險及相關福利服務》,鷹國於1946年頒布實施《國民保險法》,該法案建立了公共養老保險製度——國家基本養老金製度,簡稱bsp。

該製度提高了單身老人以及夫婦的養老金待遇,並將國家基本養老金製度納入整個國民社會保險製度中,成為綜合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奠定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製度的基礎。

很長一段時間裡,鷹國人為自己的養老福利製度自豪,再加上選舉壓力之下福利隻能加不能減的剛性特征,導致鷹國的養老福利開支居高不下。

隨著鷹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趨嚴重,鷹國政府在公共養老保險製度方麵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1979年,撒切尓政府上台,鷹國養老金製度進入激進改革時期,開始改變原來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嘗試把以前國家承擔的部分養老責任向社會的私人部門和個人轉移,其首要目的是降低公共養老保險的財政支付壓力。

前年,鷹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對養老金製度進行了重大改革。

該法案首先通過修訂國家收入關聯養老金計劃,降低國家養老金支付水平,減輕政府負擔;

其次,改革職業養老金計劃,允許雇主設立繳費確定型而非待遇確定型的職業養老金計劃,減輕雇主設立職業養老金計劃的財務壓力;

最後是引入個人養老金計劃,該養老金計劃是由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負責設計並提供給個人選擇的養老金計劃。

法律規定,沒有為雇員提供職業年金計劃的雇主必須與一家或多家保險公司達成協議,使其雇員能夠參加個人養老金計劃,個人也可不經雇主而直接參加保險公司提供的個人養老金計劃。

看到這裡,南易基本搞懂了鷹國的養老金改革思路,總結起來就是一騎絕塵的養老靠社會、靠個人的方向而去。

稍微尋思一下,南易就能想到鷹國的養老金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鷹國的社會構成裡,除了八成為私人企業服務的國民,還有兩成人在為公共部門服務。

地方政府雇員、國民醫療體係雇員、教師、軍人等,這些人享受另外一套養老金計劃,低繳納或者無須繳納養老金,退休以後卻能領取最高標準的養老金。

從86年的《社會保障法》條款裡,南易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兩成人的條款,也就是說,他們的養老金製度依然維持原樣。

差異性對待,加上在養老金改革中存在改革效率低、頻繁多變的製度改革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既得利益團體的阻礙等問題,南易可以預見到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鷹國的養老金製度肯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小修小補,一直到快糜爛,才會迫不得已來個大刀闊斧。

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將來養老金的包袱主要會交給企業來背。

“這個包袱會越來越重,早晚會把大部分利潤給抽乾,不好背啊。”南易歎了口氣,為自己一早就在南氏內部推行養老基金而慶幸。

按著自己的節奏把包袱背上,比強行背上,被打個措手不及要好得多。

企業負擔變重,想要繼續經營下去隻有兩個辦法:一,向欠發達處於蠻荒發展期的國家遷移;二,引進國外低保障要求勞工,不需要為勞工承擔各種福利保障,企業的支出會降低不少。

照這麼看,池田研修生派遣到了大力擴張的時候,未來二十年都會是它的黃金發展時期,這個不賺錢的買賣,也能給南氏帶來不菲的利潤。

南易粗略的思考了一下養老金製度將會給南氏帶來的影響,等要深入的時候就停止了思考,千頭萬緒,他一個人想要理清楚不容易,太繁瑣的還是交給情策委去理吧。

把養老金的資料放在一邊,南易又拿起保險公司相關的資料。

“亞當,我們帶無為出去玩,嗯,無為這個名字太拗口了,應該給他取個英文名。”凱瑟琳帶著南無為走到南易身邊說道。

南易頭也不抬的說道:“你可以叫他南,凱瑟琳,你對勞埃德保險了解多少?”

“你對勞合社感興趣?”

“是的。”

“但是它的股份太分散了,而且管理采取的是類似議會製度,沒有哪個股東能有太大的話語權。”

南易放下資料,抬起頭,說道:“不一定要有話語權,隻是我覺得這家企業的模式不錯,三百多年屹立不倒,投資它當做資產保值也不錯。”

勞埃德保險公司,通常被稱作勞合社,這是全球利潤最高,也是信譽最高的保險企業。

利潤高是因為它什麼都敢保,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引起了嚴重火災,為此勞埃德賠償了1億美元的保險費;

1912年巨型客輪“泰坦尼克號”觸冰山沉沒,近 2000人喪生,勞埃德又為此付出了250萬美元的賠款;

1937年,徳國“興登堡”號飛艇在空中發生爆炸,也是由勞埃德承保並付出了近千萬美元的賠償費。

到了本世紀七十年代以後,勞埃德為幾起大災難所付出的賠償費多到讓人悚目驚心。

一起是全世界要求賠償在使用石棉時造成的副作用,折算成貨幣損失高達300億美元,其中應由勞埃德承付60億美元賠償費。

另一起羙國某公司電腦係統失靈,造成了規模空前的大損失,經計算勞埃德要賠償4億美元。

1983年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多事之秋,那一年由勞埃德承保的民航客機竟有28架失事,勞埃德為此賠償了3億美元。

1984年,勞埃德更是鬥膽承保了羙國的三顆通信衛星,誰料想,這三顆衛星竟偏離了軌道而失靈。

本來勞埃德要賠償3億美元,不過它的管理層突發奇想:能否把這幾個滿天亂飛的衛星逮回來,修好後重新發射,就可以少賠錢了。

還彆說,這個事情真被他們給乾成了,為此,勞埃德節約了7千多萬美元的保險金賠償。

兩伊戰爭期間,海灣水域成了尹拉克和伊朗展開油船破襲戰的戰場,出入海灣水域的油輪和貨船,不是被炮彈擊中起火,就是連人帶船被困於海灣。

許多世界著名的保險企業都不敢問津海灣水域的航運,視這一帶為禁區,唯恐招惹雞飛蛋打、人財兩空的橫禍,隻有勞埃德敢插足虎口,冒險承保。

儘管海灣水域危險性很大,但巨額的石油財富和高得嚇人的薪金依然吸引海輪和海員冒險出入海灣。

勞埃德承保這一水域的海運,儘管出現100條油輪和貨輪沉沒、損壞和被困的慘狀,使公司支付了多達5億美元的保險賠款,但是勞埃德還是覺得合算。

因為海灣水域的保險費一漲再漲,一艘僅500萬美元的貨輪投保7天就得交納500萬美元的保險金,獲利極其豐厚。

雖然勞埃德賠得多,可它的業務夠廣,隻要保費夠豐厚,風險低於預警值,它什麼都敢承保,明星的臉蛋、模特的雙腿,包括更奇葩,聞所未聞,且不可能對外人而言的保險項目也有。

正因為不挑客戶和業務,它的業務量自然就大,加上有靠譜的精算師團隊,勞埃德自然能獲得較高的利潤。

至於它的信譽之所以能做到全球最高,這和它的組織形式和運營模式有很大的關係。

勞埃德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保險企業,它的組織形式十分獨特,它既不屬於個人,也不是通常形式的股份公司,而是一個遍及全球幾十個國家,擁有數萬個成員的企業聯合體,並由數百個辛迪加組織組成。

勞埃德並不是以自己的資金直接承接保險業務,而是由公司的投資者個人承擔投保風險,辛迪加對外承接各種保險業務,但必須統一由公司出麵與客戶進行接洽和簽訂協議。

勞埃德嚴格說起來就是一個保險中介,把客戶和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串聯起來,它居中收取“服務費”,正因為賠付不需要用它自己的錢,賠付起來自然就爽快。

勞埃德可不會出於為投資者省錢的目的去坑害客戶,信譽本就是它生存的基礎,隻要信譽在,勞埃德就能年複一年的獲得收益。

也就是說,隻要成為勞埃德的股東,就能年複一年的領到分紅。

南氏已經過了資金匱乏的階段,不需要再把所有資金集中在幾個項目身上,它已經到了多找幾個籃子,把雞蛋分散安置的階段,高中低不同風險的各種投資組合,把資金進行合理的分配。

勞埃德就是屬於低風險、低收益的籃子,收益和資金占用比結合起來能稍稍比通脹跑的快一點。

這種投資不適合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的人,也不適合資金高流通的人。

勞埃德的股東裡麵,總有股東的經濟狀況會發生變化,以前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在勞埃德用來保值,現在也許就需要籌集資金保他們的核心資產。

所以對南氏來說,想要入股勞埃德並不是很難的事情,隻要有耐心,慢慢等待陷入困境的股東出售股份即可,根本沒必要采取溢價收購的策略。

南易已經從目光自我強行放長遠過渡到目光有資格放長遠的階段,他不需要再每天心驚膽戰,不用擔心一覺醒來變成一無所有,又要從頭再來。

對一家實力有限的小企業而言,根本沒有資格製定什麼三年計劃、五年計劃,熬不過眼下,就算能敏銳的看到行業幾年以後會迎來大風口也沒有什麼屁用。

成功者的目光並不一定比失敗者長遠,隻能說成功者比失敗者更懂得生存,更熬得住,畢竟剩者為王。

如同國內家電業為代表的不少行業,明知道它們將會進行好幾場大混戰,南易根本沒必要過早介入,和競爭對手去打一場看不到利益的消耗戰,他完全可以等到鬨劇結束,以資金優勢把最後的慘勝者推入深淵或者扮演及時雨拉它一把。

生物科技、半導體、農業等行業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南易才會一早勒緊褲腰帶介入,一步一個腳印從零開始。

至於其他的……

2800億美元以下全部給我跪下。

什麼,你爹姓南,起來起來;你小姨姓劉,怎麼不早說,站過來站過來,我們好好做朋友……看什麼看,你們這些兔崽子都給我跪直了。

和凱瑟琳討論了一會保險企業的話題,南易和她就帶著南無為開展了兩天半的倫敦自由行,每個有意思的地方都帶他去了一遍。

之後,南易就去博林控投看各種報表,和重要的高層洽談交心。

溝通是一份很累人的工作,南易不能隻等著“下屬”迎合他,他也需要給下屬們一點小驚喜,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重視,這裡麵的分寸想要把握起來很難,畢竟人有千麵,需要因人而異。

中層不需要也不能由南易去溝通,他的指令隻能到達高層,不能再往下,他要關心的是戰略層麵,而不是具體的戰術,那是子企業高層該關心的事情,這既是權利也是義務,越庖代俎隻會讓高層離心離德。

就當下來說,一年一百萬的薪水和兩百萬的區彆並不大,兩百萬可以享受到的,一百萬同樣能,相差一百萬並不能做到階層的跨越。

所以,對高層的激勵不能隻是體現在薪資上,更多的要體現在激情、成就感,很多時候,給高層加擔子要比加薪更有效。

畢竟加薪是一點一點的加,不可能五倍十倍的往上漲,年薪百萬變成年薪千萬,多付出的九百萬到底值不值還得打個問號。

而且,下一次呢?

千萬到億,億到十億一步步往上翻,一家企業能經受得住翻幾次?

到了一定階段,得力的高層就要幫他們實現階層的跨越,比如說從打工仔變成老板之一,這些都是南易未來幾年需要關心的問題。

南易坐在會議室裡,每天和一個高層洽談,剩下的時間就是查看鷹國各行業的資料,順便溫習下個要見的高層資料。

一個接一個,黃英子被他放到最後一個。

“在倫敦生活的還開心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