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江水犀照(1 / 2)

換女成鳳 暮蘭舟 8941 字 8個月前

小皇帝認同王導的意見,陶侃溫嶠也不好說什麼了。

庾亮見大局已定, 站出來說來:“蘇峻之亂, 因臣征召他到台城當大司農而起, 害得太後自儘,顧命大臣卞壼父子三人皆戰死,台城被焚, 化為廢墟, 臣請皇上降罪, 賜罪臣一死。”

庾亮這是以退為進,蘇峻之亂,他責不旁貸,這個時候與其讓被被人彈劾, 不如站出來請罪, 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讓彆人無處可打。

其實朝臣們也是玩一哭二鬨三上吊的把戲,庾亮並非真的想死。

此話一出,群臣嘩然, 紛紛勸道:

“蘇峻狼子野心,心有反骨之人, 遲早會反, 國舅無需自責。”

尤其是少年時期的好朋友溫嶠聞言心下一酸,說道:“我們七個顧命大臣, 卞壼已經戰死, 司馬羕自甘墮落投靠蘇峻被斬首, 七人隻剩下五個人,太後又**殉國,皇上還小,台城化為灰燼,建康至少五年才會恢複往西繁華,國舅若死了,誰來輔佐皇上把這片廢墟恢複原狀?”

溫嶠厚道啊,之前庾亮防著他,把他排擠出台城,趕到地方當刺史,又寫信要他“不能越雷池一步”,結果溫嶠以怨報德,一次次幫助庾亮。

王導曉得庾亮的計謀,如果他這個時候不開口挽留,顯得他刻薄無情,可是如果像溫嶠那樣無條件的原諒庾亮,王導肯定做不到——庾太後曾經窺覬我寶貝兒子王悅的美色!庾亮雖然把我們一家三口送出宮,但是後來找個和我兒子相貌相似的替身送到庾太後床上去了,這樣做也不行,當哥哥難道不能好好教訓妹妹麼。

王導心胸開闊,從不斤斤計較,但是涉及王悅,王導就那麼大方了。

王導歎道:“庾國舅的長子庾彬也死於蘇峻之亂,英勇戰死,庾家為國流過血,怎麼能讓庾國舅也去死呢。我也失去過長子,因而深知你的痛苦,但是逝者已逝,活人還是要麵對現實的,死解決不了問題,活著才可以。”

王導這句話很有水平了,即表明了自己仁德的品格,還能暗戳戳的點明庾亮必須承擔蘇峻之亂的責任。

你想一死了之還賺的知錯能改的好名聲?

沒門!

庾亮一聽,恨不得撕了王導這張嘴!王導用最深情的方式撕毀了庾亮的借口。

庾亮沒辦法,隻得退一步說道:“王公說的對,在罪臣的罪孽還沒有贖清楚之前,罪臣不能死,罪臣做錯事,就要接受懲罰,皇上寬恕了罪臣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罪臣自請辭去所有官職,帶著庾氏全家歸隱山林,任憑微臣自生自滅,如此,方能讓天下知道全善罰惡的道理。”

出於孝道,小皇帝當然要挽留舅舅了。這是他親舅舅,如果真由庾亮自生自滅,他這個皇帝會落下不仁的名聲,畢竟庾亮長子戰死殉國,太後**殉國,庾氏算是“滿門忠烈”。

庾亮為了表現自己贖罪的誠意,不顧小皇帝和群臣挽留,堅決請辭,當天就帶著家人坐船走了。

陶侃聽到此事,暗自腹誹:虛偽!

王導:矯情!太特麼矯情了!

小皇帝很有眼色,知道陶侃和王導都看不慣庾國舅,連忙派了庾亮的好朋友溫嶠開著戰船去長江上頭攔截庾家的船隻。

溫嶠說道:“我年輕時好賭,站在賭船上大呼‘卿可贖我”,每次你都用錢給我贖身。我一直記在心裡,現在我也來贖你一次,給你麵子。你裝可以,差不多就行了,彆太矯情,過猶不及。“

庾亮抓緊了溫嶠,卻作勢就要投江,“嗚嗚,我有罪,我錯了,就讓江水洗淨我的罪孽吧。”

庾亮實在太能演了。

溫嶠的胳膊被庾亮死死拉住,庾亮要是真跳,溫嶠也要跟著下去喂魚。

溫嶠火冒三丈:你就是仗著我見不得你死!

溫嶠是個戀舊情的人,隻得配合出演,好說歹說,勸庾亮放下輕生的念頭,並指揮將士搶奪船舵,把船開回建康。

庾亮琢磨著他幾次作秀,應該能夠平息民間朝堂的怒火,適可而止,上書小皇帝,說我沒臉在建康城待了,自請去地方做官,為國效力,為我自己贖罪。

在如何處理國舅這件事情上,小皇帝不敢自專,他寫了詔書問王導的意見,在書中還特意用“朕誠惶誠恐的敬問王公”這樣謙卑的字眼。

須知皇帝是君,王導是臣,君無需敬臣。小皇帝這樣有誠意,王導備有麵子,看小皇帝左右為難不容易,就去了臨時小朝廷見小皇帝,小皇帝居然在門口迎接王導。

王導看得心酸,連忙下拜,小皇帝不準他拜。

王導見小皇帝心誠,動了憐憫之心,說道:“國舅畢竟有錯,就讓國舅去豫州當都督,去接替桓彝的位置吧。”

桓彝被叛軍砍頭,兒子桓溫剛剛殺了仇人韓晃和江播的三個兒子為父複仇。桓溫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官職一直空缺,剛好庾亮去填補。

本來王導希望庾亮就此倒台,看在小皇帝的份上,還是遞給一副梯子,讓庾亮好下台。

小皇帝說道:“朕會一直記住王公的恩德。”小皇帝也難啊。

於是庾亮被“貶官”,去了豫州。

庾亮一走,朝中五名顧命大臣,隻剩下四個了。其中陸曄請求回家掃墓,結果一去不返——陸曄回鄉後病重,死了。

顧命大臣隻剩下三人,溫嶠,郗鑒和王導。陶侃雖然是勤王盟主,立功最大,但他不是顧命大臣,所以暫且不能和這三人並肩。

大晉需要一個宰相,也隻會在這三人之間產生。

遠在豫州的庾亮當然希望好朋友溫嶠當宰相啊,寫信要溫嶠爭一爭,他會擺脫親信力挺溫嶠。

溫嶠隻有四十二歲,還年輕,還有激情,也想嘗嘗當宰相的滋味,但是他也曉得自己資曆不如王導,士族們也大多數支持王導,沒有勝算,於是回信隻有簡短的四個字,“憑天由命。”

郗鑒有自知之明,他的家族高平郗氏不夠資格和琅琊王氏爭,何況是他是武將,當過流民帥,他馴服流民為軍隊,這次蘇峻之亂,皆因流民過多失控而起,朝野上下對流民越發防備,時刻警惕,於是郗鑒自請去鎮守京口,主動退出宰相之爭,免得得不到還惹上一堆罵名。

王導本來都退休了,和曹淑相伴,鬥鬥嘴,含飴弄孫,小日子過的挺美。但是蘇峻之亂,建康城毀於一旦,王導看著他一手複活的大晉遭遇重創,很是心痛,又見小皇帝小小年紀就要瞻前顧後治理國家,他便有心東山再起,第四次出任宰相。

王導決定為自己爭取一下。這個時代的官場規則是如果要爭,就要先退,絕對不能大肆宣稱“我還想乾第四屆”這種話,會被人恥笑的。

那如何表現想當宰相的意願呢?

答案就是請辭。

王導上詔書,說蘇峻之亂已經平息,我要回家養老了。

小皇帝嚇壞了,親自來到烏衣巷,請王導務必留在朝廷,將丞相之印送給王導。

王導裝模作樣推辭了幾下了,收下了。

王導東山再起,第四次當宰相,輔佐東晉第三代帝王,堪稱傳奇人物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