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可盜版產品要是賣得很便宜不就暴露了它質量差,是盜版的身份嗎?
所以,家裡的潑斯貓和波斯貓一樣貴。
可笑奶奶剛買回來時,我和妹妹還一起嘲笑商家印錯了字。
真是可惡。
奶奶不識字,光看圖片才買回來的,隻知道這印了貓的餐巾紙是彆人口中的好餐巾紙,沒成想是盜版。
乍一看,認字都沒用,根本看不出區彆,紙拿來擦擦手,擦擦桌子,擦過嘴,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質量差,擦上去不舒服。
媽媽總是告誡我們,買東西要擦亮眼睛,差的就扔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從來沒聽說誰家省錢省出一棟樓來的,不賺進來有什麼用?
所以她在我們小時候一向大手大腳,在這個清理衛生方麵,丟東西從不手軟心疼,至於買菜,還是會斤斤計較,先問價錢再討價還價,再買,再討價還價。
這是中年婦女的必備技能。
我們隻要在一旁看著就好了,買衣服褲子就沒有不討價還價的時候,誰不還誰是傻子,除非是那種不讓還價一分不讓的專賣店。
服務員不是老板,拿死工資提成少或是沒有提成管顧客買不買。
一般既是服務員又是老板的小店,有得賺點總會賣的,尤其開門第一筆生意,叫開張,如果一天沒開張,為了討個吉利也會少賺點賣出去,真的實惠好用,回頭客才是他們的主要生意來源。
久而久之,老板們都會養成一個習慣,一開始報價先報高點,賣瓜就誇瓜,互相客套幾句,勉為其難便宜一點賣了。
雙方心裡都舒服。
這種事,對於不會還價的人來說,簡直是噩夢,比如說我和妹妹。
大學周末難得去逛街,看到背在身前的布包,很小一個,一人挑了一個,問了價錢,78塊。
一定要還價,我們知道。
然後,妹妹說:“便宜點。”同時給我使眼色,讓我幫忙還價。
我不會啊。
我們兩個都站著一動不動,身體僵硬,外人一看就能看出來我們的緊張。
當我硬著頭皮說:“70塊賣不賣。”的時候,老板也考慮好了,在和妹妹說,“60塊賣給你們,看你們這麼喜歡。”
我和妹妹麵麵相覷,默默掏錢。
買貴了。
事後我們背著各自的布包開始回顧這件事,決定買東西還是要帶老媽一起出來,不過在上學,想買也沒辦法,隻要喜歡就好了。
最多隻多花了10塊錢。
“你看這裡的做工,還是不錯的。”妹妹指給我看。
我們儘可能去發現這布包的優點,侃侃而談了一路,隻要和妹妹一起走路,說著說著就到目的地了。
哪怕是大街上,我們都會扯著嗓門,肆無忌憚地談天說地。
老媽也是隨心而為的人,不管是年輕的時候還是現在。
“家裡有沒有用了很久的抹布,扔掉可惜麼,那就用來擦地了,等會換條新的,我都給你們帶來了,超市裡麵買的。”
“是啊,外婆。”我們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