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耳根子軟,聽我們這麼說馬上就去找沒用的抹布了,指著牆上掛的毛巾給我們細細說著它們的年歲:“這條去年嘎買的,還新著呢,是你們舅媽買的,她的東西我不能碰,這條好像,也是去年換上去的,還能用。”
磨磨蹭蹭的性子一點也不像老媽。
就連老媽都嫌棄外婆做事磨嘰,走進來拿起灶台上的抹布決定道:“就這塊了,破成這樣早就可以換了。”
外婆這才恍然大悟:“這塊,是好久了。”走到老媽身邊,拿起灶台上另一塊抹布,順手擦起台麵一圈,“這塊是新的,換的時候看舊的還能用就沒丟。”
一留,就留到現在。
新的也早已成了舊的。
“這塊也可以換了。”老媽不會在生活必需品上小氣,能用好的,當然要用好的,畢竟一塊抹布才多少錢,天天用,換算一下,一天才幾分錢。
可老人家都知道積少成多的道理,聚沙成塔,每天浪費一些東西,再少也是浪費,像是買了東西不吃完,就是浪費。
為了避免浪費,老人家喜歡吃小孩子吃剩的,治標不治本。
我和妹妹多少有點浪費的毛病。
不好吃的東西,買來上過一次當,下回就不會再買,而這回不可能硬逼著自己吃下去。
這種應該不算浪費。
叫嘗試新東西。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不喜歡安於現狀,不想一動不動地待在小推車中,總是會在家裡跑來跑去,碰這個碰那個的,出了門會說話,又會求著大人買這個,買那個。
這一刻的我們如同草木發芽,充滿生機,是個正常的孩子模樣。
彆的孩子也是一樣的。
可不同的是,他們買了玩具,沒玩多久就把玩具丟在一邊,見了新的又要買,久而久之,玩具堆積成山。
而他們還想要不斷嘗試新的玩具。
這又是不是浪費呢?
獨生子女能得到最好的,一個玩具才多少錢,大人都這麼覺得,可要是玩具不能被青睞一段時日,那玩具的價值何在?
再便宜的玩具,束之高閣也是浪費。
買東西首先要考慮這東西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要用到的,而不是一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