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見過父皇。」皇上在戴權的引領下步入寧壽宮, 惴惴的行禮。
太上皇沒有應聲, 坐在他麵前,半垂著眸, 目光深沉,神態讓人琢磨不透。
太上皇沒有叫平身, 皇上隻能維持著行禮的姿勢, 不敢擅自起身。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逝去, 太上皇一直默不作聲, 皇上也依舊維持著拱手作揖的動作。
被太上皇飽含深意又帶著隱隱威壓的視線盯住,皇上腦海裡閃過這段日子自己做過的事情, 回想自己做了些什麼事觸怒了父皇。
難道!
難道父皇已經知道了他派人向李斂的藥材動手腳這件事!?
皇上越是回想,就越是惶恐,神態愈加恭謹。
不知道是累,還是嚇,一滴冷汗從皇上的額頭緩緩地劃過臉龐, 落到地上。
但此時的皇上明顯不敢去抹汗,更沒有空餘去想自己的失態, 他被太上皇的視線看得越發站不住了。
良久, 太上皇眸中的冰消融了些, 泛起一抹薄薄的笑意︰「皇上坐下吧!朕很久沒有和皇上一起聊天了, 不知皇上可有時間陪朕聊聊?」雖是問句, 但語氣是不容置疑。
皇上聽得此話如獲大赦, 連忙道:「兒子前陣子事務繁忙, 少了向父皇請安, 這是兒子的不孝,請父皇恕罪。」
「皇上勵精圖治,勤政為民,何罪之有?」太上皇擺手,再次示意他坐下。
皇上壓力微減,小心地坐到一旁。
然而,客套話說完,太上皇直入主題,「朕聽聞皇上怕冠軍侯功高蓋主,派人毒殺冠軍侯,不知可有此事?」
聞言,皇上臉色大變,急忙道:「父皇!兒子絕對沒有做過此事!冠軍侯是兒子的股肱之臣,功冠三軍,兒子又怎會毒殺於他!?」
「哦?朕也認為皇上不會這樣做。隻是…現在京城市井之間可是街談巷議,傳得紛紛揚揚,有理有據的。」太上皇平淡道。
皇上心下一突,他剛下早朝就被戴權請來寧壽宮,倒是不知道居然有此謠言在坊間傳揚。想來今早的大臣們都是知道了這謠言,才會表現得那麼奇怪。
是他的手下走漏了消息?還是父皇得知自己要對李斂下手,所以先行一步散播消息,讓自己有所顧忌呢?
不論心裡怎樣想,皇上未登基之前忍了那麼多年,登基之後又做了皇帝那麼多年,城府總是有的,隻見他一臉讚同的道:「兒子近日憂心大軍在雁門的戰況,竟不知京中有此流言蜚語、無稽之談,定是有人要趁機動搖京中人心,離間兒子與冠軍侯之間的君臣之情。雖則謠言止於智者,然,小民無知,隻曉得人雲亦雲,三人成虎之下,難保不會有百姓真的以為兒子毒害了冠軍侯。兒子的聲譽還是小事,隻怕京中民心不穩,會有人借機混水摸魚,禍亂京城。幕後之人用心險惡,居心叵測!兒子這就命順天府府尹把……」
「好了,老七。」
「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朕隻問你一件事。」
「你,可有對靜涯生隙?」
太上皇直指一切的源頭。
隻要皇上沒有對李斂生隙,依舊信任他,那什麼離間計、毒殺的,自然是不成立。
「…冠軍侯有功於社稷,一向忠心耿耿,行事光明磊落,堪與日月同輝,是兒子的股肱之臣,兒子又怎會對他心生嫌隙呢!」皇上稍稍一怔,似乎是沒有預計到太上皇會問得這麼直接,但很快就回過神道。
「一派胡言!你早就已經對靜涯起了間隙。當日朕命馮延年為監軍之時,你已極力阻攔;靜涯領兵出發前,你更是話中有話…什麼朕把邊關大小事務儘托於愛卿,望卿不負朕……哼!」」太上皇絲毫不給麵子的拆穿他。
早在大軍誓師出發當日,他就已經發現皇上對斂兒起了嫌隙,隻是礙於當時的場合和後來一直憂心斂兒的安全,所以才沒有找這個蠢兒子聊一聊。
「……」皇上無話可說,既然父皇已知曉,自己再狡辯下去,隻會自取其辱,失了身份,讓父皇更加看輕自己。
太上皇撫摸著案,語氣和緩的道:「今天就當作是我們兩父子之間普通的閒談,說什麼都可以。你且說說,靜涯哪裡做得不好,居然礙了你的眼。」
「……」皇上的眼眸不動聲色地看了太上皇一眼,他可不信他父皇這話,說得不好,到時候被拍案大罵,唾沫子被噴得一臉的人不又是他。
「朕叫你說啊!」這孽子是什麼眼神!?太上皇忍不住拍案道。
他細數李斂的各種好處,「靜涯組建天策府,平定四方,北擊胡人,大敗匈奴、突厥、鮮卑三族;西出大山,使西邊數十萬夷人臣服,下山定居耕種;南下山東及浙江等地,剿滅十數萬倭寇,海防廓然清明,治岸百姓安居樂業。」
說完功勳那邊,太上皇就說起人品起來,「他為人小心謹慎,有功不言功;平素儉約,不收受賄賂;克己奉公,不以權謀私;忠於皇事,不好酒貪杯;平日約束下人,不準他們在外麵擅作威福。」
「這樣的臣子,你還想去哪裡找啊!?」越說,太上皇就越是生氣。
這樣清正廉潔,一心奉公的大臣,皇帝都不滿意,他還想要什麼樣子的!?
皇上終究是忍不住的道:「對!冠軍侯很好,東征西討,南征北伐,百戰百勝,人品性情無有不好,可謂是人臣楷模,對父皇您更是忠心耿耿。」
「你總算把真心話都說出來了。」太上皇失望地看著皇上。
「你這是害怕靜涯對你有異心?他是朕一手教導出來的,絕對不會有不軌犯上的……」
未等太上皇說完,皇上首次打斷了他,「是啊!冠軍侯是父皇你一手教導出來的,兒子從不懷疑他對父皇您的忠心。但是,他對兒子呢?他對兒子又能有對你的幾分忠誠?」
李斂實在是太完美的一個臣子了。
大大小小經曆數百戰陣,無有不勝,又不貪汙受賄,不妄自尊大,不橫行霸道,不喝酒誤事,不欺男霸女,極得百姓愛戴。
這樣的一個臣子,他作為皇帝除了加許、賞賜之外,還可以怎樣去對待?
每晚夜深人靜,一個人睡不著的時候,皇上就會想:如果李斂沒有那麼好,稍微打個敗仗,小小貪汙一下,或者愛與人誇耀自己的功勞,作威作福,那有多好?他絕對會視作不見,甚至包庇赦免他的一切罪責。
皇上也不想對李斂下手的,他也想譜寫一曲君臣相得的青史佳話。
千古一帝,君聖臣賢,君臣相得,齊桓公與管仲,秦孝公與商鞅。
隻可惜,君臣相疑,可遠比君臣相得簡單得多。
君臣之間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信任,這往往是許多明君賢臣也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