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教授看著新做出的樣品,覺得勉強能用,隻不過他猜孫女恐怕還要去做些玻璃品的生意。
“玻璃著色的工藝我琢磨出來了,具體怎麼做還得研究,要是順利玻璃作坊之後還會出兩套琉璃用具,我打算賣去江南。”時知把花樣都畫好了。
崔教授點頭:“物以稀為貴,是不用做多了,那怎麼定價?”
時知笑了:“爺爺,我聽說一套羊脂玉茶具,價值千金,那咱們家這琉璃的怎麼也不能便宜了吧?”
她這玻璃雖然還沒做出來,但最後的成品一定是著色雅致樣式彆致,保證是天下獨一無二的“珍品”!到時候脫手給江南做買賣的大商人,肯定能賺一大筆。
這要是自己開個“奢侈品”店,時知不會這樣玩,太平盛世那放到長安自己家鋪子就行,那真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可惜世道不太平要亂,時知就打算讓一部分利。
比如她改良的桑根紙除了自己家用,作坊是還批發給清河郡的各大書局和賣文房四寶的店鋪的,反正隻要交錢就行。
說個題外話,造紙是“雅趣”,出產的數量也沒那麼巨大,所以算不上什麼“商業”,隻不過崔氏改良了普通造紙術其實還是在造紙業有一定名氣了,隻不過時知自己還不知道她已經出了個小名。
這樣的銷售模式等於給自己找了一批“經銷商”,不可避免的會少一部分收入,但時知她沒時間去經營,等世道亂了,開這些店也不過是便宜彆人。
今年時知專門弄了一個莊子裡種芝麻和蓖麻還有葵花籽,這個時代經濟作物沒有太多勞動力種植,但時知要用大量油脂,他們隻能自己解決了。
是的,時知打算做香皂,不止是為了賺錢,更多也是為了方便生活,空間裡那些香皂和洗漱用品都快見底了。
然而不管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在這裡都是成本比較高的東西,所以這香皂大概也是個“奢侈品”。
時知提前做了幾塊讓崔守平帶人去賣精油時一起帶去了江南,果然有人識貨,下了一大筆訂單,約定入冬前到貨。
時知一開始用豬油做的明顯沒有用混合油脂做的好,所以她現在不打算現在就大規模製做,得等油料收上來再說。
芝麻和蓖麻種子是空間裡的,時知還偷偷用了一點空間的有機肥料,她目的在提高產量,這些不是要推廣種植的,所以崔教授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神農六號”成熟了,崔教授就差睡到地裡了,這幾天整日在麥地裡帶人找麥穗做記錄留種。
家主府名下的農莊的麥田都種了這個種子,這是大事,時知必須去幫忙做記錄還有稱量時打掩護。
清河郡在家主府名下的莊子有十幾個,光種小麥的田地就五百多畝,這些糧食總數很龐大。
崔教授和時知分彆帶人到每個莊子都抽了幾個等級田地稱重,最好的田產量在三百八十斤左右,最次的二百七十百斤左右,平均畝產三百二十斤出頭,清河郡出了“良種”的消息也在小範圍傳播。
種的多了自然瞞不住彆人的眼睛,但具體數量隻有崔教授和時知清楚。
小麥入倉時,時知收入空間一部分,除了要猥瑣發育外,也是為了方便長久保存。
有了今年的數據,崔教授心裡有底多了,他打算把空間另一種種子流出去,根據如今的耕種方式產量大約在畝產二百斤左右,“神農六號”產量有些“不正常”,畝產一百斤到三百多斤,太引人注目了,總要給人一個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