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經過本朝改良後,吃水更深一些,長三十米,寬十米,高六米,這是大良最先進的水路交通工具之一。
它可以在大型河流水路上使用,也可以在近海航道使用,隻要不出遠洋它的承載和速度都是目前最先進的。
當然了比起遠洋的海船動則上百米長,寬幾十米,需要的水手幾百號才能驅動的大船,那它沒有可比性,可大良的河流上用不了這那規模的船,吃水深度就完全沒辦法行駛,所以中型船隻是使用最普遍的。
時知他們的船隊一半是租賃來的,這個世界漕運碼頭有很多這樣的船隻可以租賃,南北貨運客運用船也是主要交通方式。
崔氏之前的買賣和來往大多在北方,隻有十幾條貨船用來南北運輸貨物,這次他們人多所以需要的客船也多,除了時知乘坐的船隻是崔氏特意為主子出行準備的,其餘客船都是租賃的。
出了清河郡再往南就是餘河郡,這裡水係更加龐雜,往東再行駛幾百裡就能出海了。
沿岸的風景秀麗,時知讓人開了窗子,她每天上午都要給學員講課一個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一門課,中間累了就看看沿途風景當休息大腦了。
開窗時她會認真對著沿途的風景和人物仔細觀察,越往南景色越繁華,江南安逸富庶並不是一句玩笑,她想要看看這個世界的江南有沒有和她記憶裡的有相似之處。
也許是有的,但那也是和前世千年前的江南相似了,無論是口音還是習俗怕都很難找到記憶裡的影子了。
在船上慢悠悠行了五日,他們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江南餘淮郡,這裡是江南地區的經濟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海運船舶司在這裡,江南的茶葉、絲綢、鹽鐵轉運司也都在這裡。
小盧氏一大早就派人在碼頭等著了,自從接到清河的信後她就一直沒睡好,心裡激動的不行,她已經有八年零四個月沒見過自己的女兒了。
崔燦去得太早,她和女兒失去了倚仗,公公想用女兒穩定崔氏嫡枝的困局而她想要反抗,卻沒想到娘家不但不幫忙反而勸她改嫁,這裡麵有太多世家的利益糾葛和無奈,她最終還是妥協了,留下她女兒一個人麵對崔氏大祖房那個爛攤子。
午夜夢回她總是驚醒,她的女兒過的好嗎?
崔清那個老糊塗根本就不曾真正看重過這個孫女,不然她也不至於撕破臉反對,可惜最終她女兒還是要依靠這個祖父,是她這個母親無能。
這些年去清河的人回來都說,阿蓁過的好,崔氏很是看重她,她心裡慶幸卻又擔憂,灶女哪裡是好當的,她曾祖母就是個例子,外人看著花團錦簇,可內裡的苦隻有自己明白。
小盧氏改嫁後生的兩個兒子就在她身旁,大的叫照哥兒今年六歲多一點,小的旭哥兒才四歲,正是淘氣的時候。
王氏十六郎已經開蒙,今天因為崔家的姐姐要來,小盧氏特意給他請了半天假,如今小大人一樣坐在小盧氏下手的位置,他旁邊的十九郎年紀畢竟還小這會兒有些坐不住了。
“阿娘,姐姐什麼時候來?”
小盧氏安撫的拍了拍兒子的後背,溫聲道:“就快了。”
時知他們的船剛一靠岸,王氏的仆人就看到了,他們這兩日一直守著碼頭,車馬轎子也都一應備齊候著。
這位女郎除了是他們主母的前頭的女兒外,更重要的那可是清河崔氏的灶女,怠慢不得的。
崔氏在江南也是有彆院的,這裡的仆人早就打擾乾淨等著主子過來了,但因為顧及小盧氏和王氏的麵子,時知還是答應小盧氏信中的懇求,去王家住些日子。
行李大半都運到了彆院,時知隻帶了貼身女使、十個男仆去還有三十個護衛去王家,其餘人都跟著阿茄在彆院等候差遣。
“這些日子你們自己預習,回來後我要抽查。”時知給阿勤幾個也布置好了功課。
小盧氏二婚嫁的是王氏家主的次子王銘,他幾年前坐到了餘淮鹽鐵轉運使,太原王氏自從三十年前就開始把勢力南遷,如今除了長安官居要職的宗子王釗和兩個旁支官員,其餘的四品以上官職大多都在南方任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