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橙黃橘綠(三)(1 / 2)

禾舟行 金花秋白 4780 字 3個月前

[]

陪羅姨用完晚膳,又看她吃下湯藥,錢禾這才回自己房間。經過樓梯口時,發現趙德還等在客棧大堂裡。

他倒是聽勸,但又怕母親責罰,便選擇了守株待兔:池舟夫人在這兒,鐵萬留了鏢師護衛,那麼鐵萬怎麼也得有信來才是。

瞧著趙德那不動如山的坐姿,錢禾提著的心愈發擰緊,算時辰,池舟當入了永淳縣,可有那個謝飛在,事情到底會怎樣,她猜不準。還有鐵萬,半道不見,不用說是去追池舟,可他個外鄉人,路途不熟,萬一迷路怎麼辦?

“夫人,可是有事?”一個鏢師見錢禾停在房間門口,眉頭蹙緊,立刻來問。

錢禾看看左右無人,壓低聲音:“鐵鏢頭遲遲不現身,趙姑母定是著急,這裡甚是安全,不妨著人分頭尋覓。”

那鏢師聽出了這話中的擔憂,遂抱拳見禮道:“多謝夫人,但少當家留下話,若三日無信,我等才能前去接應。”

“可這兒都是山路……”

“夫人勿慮,咱們鏢師吃的就是行路飯,區區山路而已,不可能困住少當家。”

*

就在錢禾憂心忡忡之際,池舟正在永淳縣衙,同陶知縣做交接。

“賢弟,永淳乃下縣,底子薄啊。”陶知縣生怕嚇到池舟,先打了預防針,“幸虧朝廷看顧,不用納稅賦,不然糊口都是問題。”

說完,示意六房胥吏遞上簿冊。

池舟先拿了戶房的閱看。

當朝規定,縣分上、中、下三等,納糧六萬石以上為上縣,三至六萬石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統統為下縣。

這永淳縣,一年糧食總收八千一百零五石,全縣共有兩千二百一十一戶,每戶均攤三石半,根本不足果腹。

池舟看著,盤算著,心下吃一大驚,三石半,也就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卻要支撐全家!

他立刻查看果蔬魚肉之數,還好還好,柑橘、竹筍頗多,足以補充,魚肉少些,但也有的吃。

忽然,他目光一頓,隻見簿冊最後一頁的“常平倉”條目下,寫著“一百石”之數。

“常平倉何在?”池舟問道。

常平倉乃朝廷為調節糧價,賑濟荒民而設立的糧倉,糧豐價低時購入,饑荒歉收時開倉,可這永淳縣每年的糧食都不夠吃,何來存糧?

戶房韋亭應道,說常平倉設在縣城西大街的白石觀內,但這一百石糧食就在縣衙。

“這百石米是陶大人自掏俸祿從臨縣購入,以備不時之需。”

池舟看向陶知縣:“大人心懷百姓,晚輩感念不已。”

陶知縣的八字眉微聳:“不值一提。陶某力薄,隻能守,卻不能立,在任三年,勉勉無功無過。行之,看得出來,你是個敢做事的人,永淳就靠你了,但我有一句話,必須告訴你。”

“大人請講。”

“為官,管的是大局,不可拘泥於一事一人,牽一發動全身,需慎為之。”

池舟拜謝。

忽然有門吏來報,說應嵩應員外求見知縣大人。

應嵩就是應全之父,這已經是今晚第三次遞帖子了。

“應員外說,大人不見,他不會走的。”

“轟走。”池舟道,“告訴他,應全之事,會按律法處置,他找誰都沒用。本官為主審官,不會見他!”

門吏兢兢,剛要走,又被池舟喊住:“應嵩在衙門外,那些做筆錄的民眾呢?”

“早散了,誰還敢呀。”

“重寫告示,把做筆錄、遞狀子的時間改為十天,也就是到十月二十三截止,逾期不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