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還在和女人對話,多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安慰和勸撫。她也沒法告訴麵前的病患,她心心念念的兒子昨天沒來,前天也沒來,今天更不會來,並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恐怕都不會來。
她們順暢無阻地近了住院樓的大廳,進入電梯,升至病房所在的樓層。
從這裡開始,就是層層設限的精神分裂症病區。
*
丹江是座小城市,四五線的發展水平,並無機場,從新川過去,要先搭乘三個小時的飛機至省會城市,再坐一個多小時的高鐵。
紀雪城和晏泊起大早出門,真正到達目的地,已經過了中午。
兩人落地機場時,都換過了厚衣服,乍從高鐵車廂裡出來,撲麵就是朔風的刺骨凜冽,齊齊打了個哆嗦。
“真夠冷的,”晏泊慶幸自己在風度和溫度之間選擇了後者,“現在去哪?酒店?”
“嗯,先落腳。”
紀雪城拿出手機叫車,很快便有司機接單,一路暢通無阻到了預訂的酒店。
進房間以後,熱烘烘的暖風撲麵而來,暖意比樓下大堂更甚。
晏泊脫了外套,用衣架掛好,側頭望向窗外,那片無際的、雲翳厚重的天。
丹江是工業老區,儘管無人能夠否認她的美麗,卻也要無可奈何地承認,她麵臨著和東三省其他城市一樣嚴重的人才外流。
尤其在沿途,晏泊注意到市區行人的年齡結構,和新川有明顯的不同。
酒店門前的大馬路,叫做平安街,再遠處,就是開闊的文化廣場。他眺著視線範圍內的一棟尖頂歐式建築,對紀雪城問:“那棟紅色外牆的房子,是做什麼用的?”
紀雪城頭也沒回,便知道他在問哪座大樓。
“如果你問的是現在,”她答,“鐵路局在那兒辦公。”
悠久複雜的曆史,讓這片土地被打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
曾經的俄國人在這裡開沙龍,戰火硝煙裡辟出一塊燈紅酒綠。時光荏苒,換了天地,這些建築遺產沒有隨著他們的腳步退出,而是平靜地佇立在原地,俯瞰眾生。
晏泊若有所思地長長哦了一聲,又說:“你好像對這裡很熟悉。”
紀雪城沒有否認:“算是吧。”
她曾經花幾天的時間,用最笨最慢的走,把不大的老城區丈量個遍。
當然熟悉。
“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去哪?”
“市郊,公墓。”
晏泊毫不意外:“要不要買點東西?”
“鮮花就可以。”
紀雪城在此地有固定認識的花店店主,每年幾乎都在同一家購買。老板是個熱情爽快的本地姑娘,知道這位回頭客是買花祭奠亡母,每次都給她折扣。
十二月份,天黑本來就得早,加上丹江的地理經度,下午三四點就能感受到夜幕的低垂。
他們沒在房間裡休息多久,就緊趕著出門往郊外去。
懷抱一束洋桔梗,紀雪城站在向娟的墓碑前,伸手拂拭去黑白照片上的灰塵。
這是向婕無意中抓拍的一張人像。
向娟當時正在做插花,聽見妹妹叫自己,應聲抬頭,哪知就對上了她的鏡頭。雖是意料之外,但她柔柔一笑,襯得盆中玫瑰也失色。
紀雪城把花束放在碑前。
媽媽,我又來看你了。
她在心裡默念。
晏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