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上山摘茶籽(2 / 2)

古代小平民 萊茵麓湖 4297 字 10個月前

他們今天大概摘了有1400斤左右的茶果,剛采摘的油茶果,三斤半新鮮油茶果大概可以曬一斤乾油茶籽。一斤乾油茶籽大概能出2-3兩左右茶油。一斤乾油茶籽用機械榨油加化學萃取幾乎能達到100%左右,而土法榨油出油率一般都不會超過70%,楊大川估計自己這野路子也就30%-50%之間了。所以他們兩人辛苦一天也就是40斤油左右。

接下來的大半個月內,他們又繼續上山摘茶果,直到把附近山裡看得見的茶果都收刮乾淨,連山腳靠近村子的那片野茶樹林都找時間偷偷摘完了才停下手來。家裡的油茶果現在多的已經堆不下了,家裡的曬坪都沒有一處空隙,四處晾曬著油茶果,乾油茶籽。

茶籽曬乾後,就可以碾壓山茶粉了。自打楊大川興起賣茶油這個念頭,他就找人打了個大碾子,就是上次從采石大山上搬回來的大青石,專門來碾乾茶籽壓成山茶粉。接下來是把山茶粉炒成熟料,讓其處於最適宜油分流出的狀態,把山茶粉倒進一口大鍋裡翻炒,將茶粉裡的水分炒乾,使榨出的山茶油更加香醇,易存放。其實也可以把山茶粉上鍋蒸,但這樣出來的山茶油水分多,不夠香醇。炒好後的山茶粉用稻草杆包成一塊塊圓盤形,製成茶餅,一個個壓緊。

待坯料全部都製成茶餅後,放入壓榨機上,就要進入榨油程序了。但是這個時代,可沒有啥自動壓榨機。楊大川心裡又默默感謝穿越前輩的發展貢獻,如今大安朝的鐵器管理並不是很嚴格,隻要出得起錢,並且做好登記說明,就能到鐵匠鋪打造鐵製品了。

楊大川按照腦海裡的印象,跟打鐵的大師傅詳細描述一般,大師傅差不多就明白了這個是乾啥的,把原來電動的地方改換成了手動的。現在這個壓榨機隻能靠楊大川一個人手動撞擊了。這些都是些力氣活,隻能都是楊大川乾,楊大川想,等有錢了必須買幾個牲畜或者雇幾個人回來才行,老這麼乾,自己得累死。    

當色澤金黃,香味濃鬱的山茶油一點點流出來時,滿屋的油香,讓楊大川心稍微落地,沒辦法,大碾子跟壓榨機都是賒欠而來的,這讓兩輩子都沒欠過人錢的楊大川心裡不安,但是看到甘香醇正的茶油時,心裡的不安終於有所緩解,至少這油是有了,就看自己怎麼賣出去了! 

“這油真好啊,顏色金黃鮮亮,味道香醇,用來醃魚醃肉都是好的,” 沈阿嬤讚歎道。原來他並不看好這個什麼山茶油的,這山上的山茶果那麼多年了都沒聽說能吃能用的,大家砍柴都不樂意用它,嫌煙大。但是真沒想到這芋哥兒哥婿能搗鼓出油來,有了這山茶油,以後也多了一個生計,這日子就能越過越好! 沈阿嬤想著日後的奔頭,臉上都笑開了花。

芋哥兒也高興,“大川,咱這油要怎麼賣,賣到油鋪裡嗎?”自從沈芋嫁過來後,他兩都互相改了口,楊大川稱呼他芋哥兒,他在外就稱呼大川為當家的,在家裡就直接叫他的名字。

“我打算先到油鋪去問問,再讓走商捎帶一些到其他地方去,然後賣一些到縣上的餐館,剛才阿嬤也說了這油做菜是有大用的。”楊大川也沒什麼門路,隻能想到這些招了,以前村裡倒是經常有其他人來他們村買土榨的茶油,說對身體好,有啥養生美容效果的,但是他都沒記住,隻是知道這玩意兒好,好在哪說不清楚,也不會加工成美容產品。

倒是知道村裡的老少娘兒們都喜歡用榨過油的茶餅洗頭,用茶油抹臉,榨過油的茶餅碾碎還能撒到田裡滅殺蟲卵、螞蝗及螺蚌,也可以發酵脫毒後當餌料養魚。以後倒是可以把茶餅賣給其他人當農藥使或者養魚賣餌料。不管以後怎麼樣,目前首要的是先把茶油賣出去。

第三天,楊大川用巴掌大的小罐子裝了幾罐茶油帶到縣城去。罐子裡每罐都隻有小半罐茶油,沒辦法現在茶油太少,隻能摳搜點了。

楊大川進城就直奔之前打聽到的整個縣城最大的雜貨鋪:南船北馬雜貨鋪。據說不止他們安平縣城有南船北馬雜貨鋪,幾乎整個大安朝每個府城、縣城都有這麼一家,南船北馬雜貨鋪的鋪主王家可是皇商,是聖□□當年一手指點王家建立起來的。有了這麼一層招牌,幾乎沒人敢找南船北馬雜貨鋪的麻煩,當然南船北馬雜貨鋪買賣是比較合理,口碑較好的。

作者有話要說:  說明:榨油的過程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請各位看官知悉,感謝!

部分引用注明:《一次鄉下榨山茶油的經曆_天涯雜談_論壇_天涯社區 》、《土法榨油過程:上饒農村土法榨茶油的全過_搜狐網 》、《土法冷榨野生山茶油_昌江_論壇_天涯社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