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稅(2 / 2)

古代小平民 萊茵麓湖 3260 字 10個月前

官家派過來與他共事的小吏,更是一個滑頭,整日推脫事物不管,稍有出事,尋不見蹤影,上官問責,全部推脫到他身上,領功勞卻比誰都積極。

林勇如今是悔不當初,自己多年來在鎮上經營的好名聲,如今經過這收油茶果的事兒,敗壞的都差不多了。

這些楊大川都不關心。他送完貨,回來的路上心裡盤算著這幾畝茨菇馬蹄掙得了多少錢,自家的茨菇馬蹄共收了有4500斤,上好的3000斤,次等的1500斤,總共收銀19兩銀子,比不上去年賣茶油,但是比起水稻來卻是綽綽有餘了。村裡其他人家種的雖然沒他家料理的好,可收獲也不小,畝產也有五六百斤。賣出去也好好地了一筆錢。

收油茶籽這邊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不過跟楊大川一家沒什麼關係,收完糧,料理清楚了家中農事,楊大川恍然記起,交糧的時日差不多都要截止了,他得趕著時間進城裡上稅。

大安朝的田稅現在是二十稅一,就是二十斤交一斤,良田按照每畝300斤糧食算,旱地按照100斤糧食算,他們家今年總共需要交160斤糧食(隻交一茬的收成)。也可以按照市價交銀錢抵糧。大安朝現在日子好過,玉米雜糧等物已經不能再充當糧食繳稅,糧食隻收水稻小麥。

楊大川家今年一點兒糧都沒有賣,八畝水田看著很多,可是產量低,楊家又隻種了一茬,第二茬隻種了兩畝,楊大川又是個好吃、舍得吃的,他們家是頓頓大米乾飯,家裡又不缺這點賣糧錢,楊大川就做主不賣全部留在家裡自個兒吃。

楊大川打聽到,前朝都是村裡自己收齊稅糧交到村長那裡,然後拉到縣衙,但是交上來的數目經常對不上,大安朝建立後,改為戶主拿著戶籍更貼到官府衙門去交,凡是上了戶的,都得交稅,超過三年不交的,就會被銷戶,田地被官府收回。

楊大川去年就已經上過一次稅了,今年熟門熟路的直奔繳納稅糧的采辦地方。興許是交稅的日期即將截止,這裡人還挺多,溜溜的排了長長的一隊。大多數村民都是挑著糧食來的,現在糧食價賤,賣糧交銀錢不經濟,莊戶們雖然沒讀過書,但是心裡都是有把稱的。

楊大川自覺來的很早了,可是在他麵前現在還排了有二十來人,心想幸虧沒帶芋哥兒一塊兒進城,要不然那麼冷的天,傻站在這兒,得把人凍壞了。

來之前他估摸著現在交稅的人已經沒那麼多,他早早上完稅還能跟芋哥兒在城裡逛逛采買年貨的,他兩上一次一起進城還是跟姚哥兒夫夫買驢子的時候了。沈阿嬤提醒他說今天交糧稅的人不一定會少,他原本還不怎麼信,現在看來還真是,拖到了最後一刻才交糧稅的人可不少!

許是天冷了,街上的行人並不多,來去匆匆的。楊大川發現,街上行乞的乞兒多了很多。照理說,這不可能啊!這兩年收成還是好的,也沒聽說有啥地方受災的,楊大川又仔細看了看,自己以往也不怎麼關注這方麵,好像現在街上行乞的也不算很多,應該是自己多想了。

自從上次劉掌櫃來過家裡後,楊大川心裡總是琢磨著要是真有啥災禍那可咋整,思來想去無非是多儲糧,或者一家人躲到山上去。這總歸是空閒時胡思亂想而已,現在日子好著呢,楊大川無聲笑了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