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麼,見識短淺,那呂氏狠毒,殺戚夫人,滅趙王;武氏惡毒,把李唐皇室殺得人頭滾滾;天幕說的那孫太後暗取宮人子是杜撰,咱們這太後可是真的陰取宮人子的,官家隱而不發罷了。”
“官家仁厚,有明君之相。也就是咱們大宋太平盛世,女主臨朝也無太多事端,真有些什麼不還得看我們男兒,剛正堅定,太後說不準還要再信‘天書’事,做出些撒豆成兵開門迎敵的笑話,像之前說的那明英宗一樣止增笑耳……”
二人言談間慢慢走遠,多年後趙佶趙桓父子抬頭,似有所覺。
止增笑耳。
【首先要論的,是劉邦對呂雉參政的態度。
從韓信和彭越的死就能看出來了,他知情,且至少這時候並不抗拒。
單劉邦個人而言,他對女性擁有侯爵地位這件事還是比較看得開的,就拿封侯來說吧,奚涓戰死,就給他的老母封侯;雖然對嫂子當年刮鍋底有意見,還是給她封了陰安候,這倆都不是虛的;還有一位鳴雌亭侯許負,不過她的侯爵相關記載來源於《楚漢春秋》,不太可考。
越上古的、越往前的、越接近於古老的母係氏族的時代,對女人相關態度越平和。
而劉邦對他死後呂雉掌權這件事有心理預期嗎?也是有的。
我們翻開《史記》再重讀劉盈太子之變這一段,劉邦看到商山四皓出現在太子身邊,自知從此動不了這個兒子,回去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後真而主矣。”
說完又唱歌“鴻鵠高飛,一舉千裡。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確定太子不能動搖後,他立刻轉換了思維,開始告誡自己的後妃,鴻鵠羽翼已經豐滿了,可以翱翔四海,就算你手中有羽箭,也不可能拿他怎麼樣。
換言之,彆瞎折騰了,收拾收拾認命吧,除了警戒戚夫人不要在儲位上再動什麼心思以外,他以“呂後真而主矣”很清晰地指出讓她不要再惹呂雉了,安分待著。
很遺憾,戚姬沒聽懂。
呂雉的年輕與剛強,手段與心術沒有人比劉邦更清楚,他對後麵會發生心知肚明,因而為愛子做了一些準備:給劉如意趙王之位,富庶之地趕快打發出去,又讓周昌做劉如意的相國。
周昌其人,一是很勇,非常勇,當年敢對劉邦說“陛下即桀紂之主也”當著麵大罵他是昏君的直諫之臣,二是當年為劉盈說過話,呂雉曾經跪謝周昌,言若非他據理力爭,劉盈的太子之位幾乎就要被廢。
這樣一位堅忍質直的臣子被劉邦調給劉如意,意圖很明顯,就是保住這個兒子的命。
因為他直諫不怕死,所以他對呂雉的行為一定會發聲,又因他有恩於母子二人,呂雉不會輕易動他。
以及早與呂雉結成利益同盟的樊噲,劉邦對這個很早就跟著自己的老夥計也動過殺心,讓陳平把他給辦咯,免得他在自己死後“以兵儘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但沒趕得上。
劉盈的仁弱是劉邦欲廢太子的原因之一,放在兄弟關係上卻是長處,他肯定不會對劉如意動手,這不,我們後世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