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感歎:【事實上不僅僅是大唐製度有所缺陷,各代財政都不健康。
追溯根源,儒家當定一口鍋】
宋明儒家大臣大怒:黃口小兒,竟敢汙蔑我儒家,實在該死!
【自漢獨尊儒術後,儒學占據學術經義主流,即便唐朝並不重用儒家,但儒家已占據華夏底色,到宋朝時直接把儒家學說當成了萬能藥,應用到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麵,企圖包治百病。
結果各業在儒學的框架下,其他專業技能永遠無法突破儒學,出現不了專業學術型人才,隻能緩慢發展甚至一度中斷。
財政屬於金融,金融最終歸結於算學範疇,唐朝設算學科舉,但實際的算學應用並沒有幫到大唐。
為何沒幫到?
因為算學不算儒家經學,所以算學科仕途地位低下。
無人鑽研總結規律下,才有百代皆行秦政法,桑弘羊的財政製度延續千年。
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種悲哀!】
陳雪對儒家扔了個白眼,忍不住再次吐槽:【專業人做專業事,儒家又不是萬能膏藥,啥都能治】
漢
劉徹自動忽略那句‘漢獨尊儒術’,將頭撇向麵色平靜的桑弘羊:“愛卿,再次被天幕點名,有何感受?”
先前他聽到天幕言大唐給商人一個出仕機會,以為會有第二個桑弘羊出現,結果...沒有!
他心情甚好地摩挲著下巴:哎呀,朕提拔的人才竟能跟大秦並提,朕...真是太厲害了!
麒龍鳳組合,朕贏了!(得意)
經天幕泄出自己未來成就,但仍原遵其職的桑弘羊很淡定:“回稟陛下,臣定當竭儘全力超過天幕。”
儒家厭惡經濟,以他們為主的朝堂定然容不下他這類賈商出身...陛下還能托孤於他,是何等的胸懷?
隻是...他低頭瞬間,餘光與張湯等法吏交錯而過,儒家...嗎?
唐
聽到大唐財政崩潰,李世民忍不住雙手握拳,心緒劇烈跳動,嘴角抿成直線:“算學嗎?”
那要如何才能發展算學,發展金融學?
他偏過頭囑咐道:“待天幕結束後,將曆代術學書籍找到,重新編冊教授學子。”
杜如晦等人互錯幾眼,儘皆苦笑:算學書籍有,學子不缺,難的是算學先生,特彆是天幕口中通金融的算學先生。
這時他們倒有些埋怨項羽和梁元帝。
項羽火燒鹹陽宮,把先秦等書籍付之一炬,而梁元帝被困江陵城時,將十四萬藏書焚滅(史稱江陵焚書),多少孤本曆史全毀於此。
到大唐時他們想找出連貫的史書都不能,所以這才有了修陛下修‘晉書’,李百藥修‘北齊’等國史。
魏征搖搖頭歎道:“東漢末年七十餘車藏書,毀之七八。”
他收斂了眉目,垂下眼瞼:當年王世充派人運書至京城,結果船觸礁而
翻,所遺書籍不知非凡,那大唐呢?
想到天幕口中的安史之亂,魏征心緒直墜,如風中空桶,搖晃得厲害。
【支撐唐初財政收入,是主要以人丁為本的租庸調,再以地稅、附加稅及資課等稅填充大唐經濟。
租:每丁每歲向朝廷納粟二石的賦稅。
調:朝廷根據產出物品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賦稅。
如養蠶者每年每戶上繳綾絹二丈,二兩純絲。不養蠶者繳納布匹代替絲絹,但其價值不足絲額貴重,所以布匹要加五分之一,同時再繳麻三斤。
庸:即力役稅。所有丁男每年為政府服力役(不是兵役)二十天。
如果不服役,則可以花錢役。
為了鼓勵民眾多多服役,唐律還規定多服役十五日,就可免除課戶調負擔。
若多服役三十天,當年的租調都可免除,但服役日期不能超過五十天】
劉邦咂咂嘴:後朝治世萬變不離其宗,都圍繞著華夏這塊土地轉啊!
他飲儘杯中酒,歪著頭撚須長哼:土地是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偏偏又要不到啊,要不到!
【唐初實行小政府政策,無論是製鹽、挖礦、山澤采摘,全靠百姓服役製造,或者納物。
如供百司、朝會、賓客宴會所用的薪炭,由朝廷官員監製,百姓服役時製造。
如冬季藏冰,天下諸州各據所需,由地址主的百姓鑿山取之,草稞草料等物則由百姓繳納。
所以租庸調中最受朝廷看重的是力役,唐除力役外還有雜徭、色役等等。
唐太宗利用各色力役,讓朝廷及地方官衙能做到各類物品自給自足,既能減輕財政支出,又能保持官員精簡】
秦
秦始皇神情凝重地記錄大唐製度,經天幕講解頓時明白大唐才經戰亂,卻能征伐四。
對內不像大秦圈養奴隸,為各司建造製物。
對外令四夷出兵相幫,朝廷隻派將軍及少量唐軍出征,所用軍費自然極少。
他盯著竹簡上‘小政府’三字,輕輕笑了起來,唐太宗果然有大能,難怪能快速治世,受人愛戴。
隻是...小政府模式不適合他大秦啊!
將天幕講解記錄完畢後,秦始皇抬起頭問殿臣:“諸卿觀唐製如何?”
右丞相馮去疾出列恭聲道:“今大秦當務之急是捏合六國,不宜精簡官員。但唐製按丁征稅,大秦可借鑒一二。”
大秦的土地令法與後朝相比,確實粗糙不成製度,但隨著神跡講述他們這些先人也能吸取後朝優長之處。
他餘光掃過瑩瑩發光的天幕,心道:陛下一統六國,那天下土地皆屬陛下,他們大可按丁分地,即便是六國遺族,也應遵大秦律令,收攏民心同時,也能逼異心者跳出,好讓朝廷將其一網打儘!
【而與租庸調匹配的是均田令,租庸調是按丁征稅不問資產,均田令是在此基礎上稅丁而實田。
均田令起源於北魏,其
特點是按勞動力來分配田地,再按受田的畝數來收取相應的賦稅。
而大唐的均田令沿襲隋朝,在前朝基礎上又略有調整,按唐律十八歲以上的丁男,可獲田一頃。
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可傳子孫繼承的永恒家產,剩下的八十畝死後歸於國家。
另外寡妻獲田三十畝,年老、殘廢者獲田四十畝。
為了儘快恢複國力,大唐放寬授田目標:工商業、王公貴族均可得田,得田範圍及限製另有規定。
到貞觀後期朝廷允許永業田買賣,然後就出現朝代殺手——土地兼並。
永業田買賣風氣之盛,連高宗、玄宗下詔都不能阻止永業田買賣。
到大唐天寶初年時,朝廷無田可授,讓均田令變為一紙空文】
唐
大唐危矣!李世民等人臉色驀地一白,土地不夠分時,會發生什麼?
戶口流亡!
李世民身體微晃,滿臉不可置信地望著天幕:怎麼會這樣?大唐竟然無地可分。
杜如晦強辯反駁:“天幕話語有失去偏頗,除了地少的狹鄉,農人難以獲田外,其他地足的寬鄉,朝廷可是不限民眾占地耕種的。”
並且為了減少農人負擔,朝中各官署衙門也有自己的公廊田,用所收入的地租作為官署開支。
怎麼到了天幕嘴裡,他們就成了占田的惡人呢?
群臣中隻有寥寥數臣未發言,房玄齡盯著天幕上‘土地兼並’幾字,沉默不語。
克明說的‘民眾占地’,可占地也包括權貴官僚,世間論開荒速度,誰有比得過實力雄厚的高門大戶?
他想到天幕曾言漢高祖分地,為大漢埋下禍根,那大唐呢?
房玄齡下意識地回望上首的陛下,卻見他神色晦暗地望向天幕,讓他無法窺測其中深意。
大唐...大唐,李世民強自平複翻滾的心緒,唐玄宗是大唐幾位皇帝?
土地兼並...作為大唐掌舵者,沒人比他更清楚大唐稅收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