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些會一點作用都沒有,那倒也不是,雖然繁瑣又浪費時間,但還是能為社員們解決一部分切實存在的難題的。
就比如說公共食堂解散後,社員們缺炊具的問題,開會的時候討論的就很激烈。幾乎每一戶都有鐵鍋被收上去,加在一起是個很大的數字,想要返還回去肯定不可能,按照原來的貢獻補償吧,現有的鐵鍋一時又供應不上。
就有人提議說:“可以多生產些砂鍋。”砂鍋不但比鐵鍋便宜,而且還更容易製造,屏南縣和西陽鎮本地就有很多地方能燒製砂鍋,隻不過由於之前的整頓現在多是停業的狀態,隻要公社一出手這些根本不是問題,於是,很容易的,社員們就能從供銷社裡買到砂鍋了,不要票價格還很實惠。
有了鍋倒是能做飯了,可問題是,沒有東西能下鍋呀!這會兒又是一年青黃不接時,農村裡更缺的是糧食,這個問題應該比鍋更重要吧?不要本末倒置啊!
或許是有了上一回逼著公社開倉庫放糧的經驗,很多農村的社員就跑到公社大院裡去反應口糧的問題,天天的堵在公社大門口叫嚷著讓公社領導出來幫人民群眾解決苦難,“不是說政府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嘛?俺們現在最大的苦難就是沒有糧食吃······”
公社如今真的是素手無策,糧庫裡如今空空如也,上哪兒弄糧食分下去啊!於是公社好些個領導就突然生病住院了,短時間內去不了公社上班了。
這麼個無賴的姿勢,把那些個老實巴交的農村社員們給氣的喲!又去不了縣城
,就隻能罵罵咧咧自認倒黴繼續到處去要飯。
當然,今年不少生產隊學聰明了,心說既然公社不管我們的死活,那麼這種任務那種任務的咱就免談了,我們就愛種啥種啥!什麼能填飽肚子就種啥!
一隊今年一半的地種上了春紅薯,然後又各種了二十來畝地的黃豆和油菜,有這些東西一年的油水差不多就夠了,另外另外幾百畝地也沒拋荒,拖拉機犁好地,全種上了菜,菠菜、莧菜、小青菜、碗豆等等,兩個月左右就能長成,到時候可以聯係供銷社來收購。柳文明給規劃的十分合理,這麼做不但能給生產隊增加一筆進賬,還不耽誤扡插秋紅薯,然後就又被二隊和三隊原樣照搬過去了,這兩隊的人如今也不怎麼作妖了,基本上就是一隊的怎麼乾他們也怎麼乾。
去年種幾百畝地的紅薯種下來可把人給累的不清,又是起壟、又是掩埋、靠的全是人工,其中的辛苦自不用說。今年就相對輕鬆多了,因為柳東睿跟省裡和市裡農機局的那些人忙活了一整年,弄出來一個開溝起壟犁和一個種苗器。有了配套的鐵犁,拖拉機的潛力被全部發揮出來,“突突突”隻用了四天就把拋荒了小半年的四百多畝地給犁了出來,而且直接一步到位,壟都給起好了,省了很多功夫。
栽紅薯苗如今還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不過人工加上種苗器使的紅薯苗栽起來比從前至少輕鬆了十來倍。栽苗器整體都是用鐵做的,主體是一個直徑約十厘米的空心圓柱,上部兩側各有一個手把,最下麵是三瓣式可以開合的鐵尖頭,中間裝了一個高強度的彈簧,通過一個手掐的扳機就能控製住尖鐵頭的開合,使用的方法也超級簡單,兩個人一組,一個人拿著紅薯苗,先往栽苗器裡丟一顆苗,另一個人稍微用點力把機器插|進土裡,按一下扳機,再拔出機器,紅薯苗就種好了。
林穀雨手把手的教其它社員使用栽苗器,“先握緊······就這麼丟進去、用力一插、按下扳機、然後□□,就種好了。”
王秀娥本來還擔心自己年紀大了,學不會這新鮮玩意兒,在旁邊聽她講了一遍,不由驚叫:“娘嘞!這東西看著複雜,用起來
還怪簡單哩!我看一遍都學會了。”
趙小果樂的眼睛眯了起來:“嗯呢,一學就會,種的速度還快,你們瞧,這才多大會兒,這一壟地都快種完了。”
“直溜溜的,一點都不東倒西歪,比咱們蹲在地上一顆一顆栽的還好呢······”
這東西的確很不錯,也沒有什麼門檻,哪怕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很容易就能學會,有人就問了,“林隊長,這東西你家還有多的沒?多拿出來幾個讓咱們都試試啊。”
這東西可不是我家的!我想多要一個都不行呢。
她隻說:“這栽苗器才剛製造出來,咱們公社這是第一批,數量不多,每個生產隊就分了五個,我上哪兒弄多餘的去呀!”
“那趕緊讓工廠多造點出來啊,這玩意兒可真能省了老大功夫了,俺瞧著種菜啥的也能用,要有賣的俺自家買一個都成啊,這鐵疙瘩一看就能用老多年。”
林穀雨:“······”我還想工廠趕快多造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出來呢,還想最好馬上就能實現農業機械化,可能嗎?
無論是開溝起壟犁還是栽苗器全得用到鋼鐵,而如今國家鋼鐵產業的產能就是那麼的低,還有無數比農業機械更重要的設備要製造,哪裡是咱們想讓工廠多製造點就能製造出來的呀!
因此,路最終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走,想一步達到幾十年後的成效,也要看現實生產力允不允許呀。
東西越少,越顯的稀罕,社員們都把栽苗器當成新鮮玩意兒,爭先恐後的要學著用,拿到後就不願意脫手,一下一下走的飛快,生怕後麵有人上來跟自己搶······
作者有話要說:今兒就一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