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1 / 2)

[]

尹書韞牽走一匹馬,馬不停蹄地往河東村趕,從早上快馬加鞭到夜晚,才看到河東村的樹林。

馬匹嘶鳴,累得直搖頭。

而在晚上,尹家也終於發現自家的便宜養小姐沒了蹤影,三四個侍衛從宅子中悄溜溜得往外湧動,雖出去是尋人的,但並不聲張,生怕被人看出來他們府中丟了個人。

河東村外被官兵層層圍起,不遠處燃起白煙,透著股焚燒屍體的氣味。

柵欄內安靜得如同沒有人存在,平日裡熱鬨的村門口,現在隻剩下一片寂靜。

尹書韞用布帛圍住自己的臉,敲暈一個來林中取水的官兵,換上衣裳,而後悄無聲息地混入村中。

她的腦袋不能急,一急便更忘事,由是她死咬住牙,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起回家的路,而後快步往回趕。

一路上什麼人都沒有,十分怪異。

尹書韞不禁後背發涼,按道理說,就算是整個村莊都患上瘟疫,但村子中這麼多的人,至少也該有哭鳴聲、孩童的尖叫聲等,哪有像現在這般寂然無聲的?

她連忙走進家門後,發現院子裡漁具散亂,地上有拖拽的痕跡,而屋內一個人都沒有。

“爹?”尹書韞壓抑著聲音,“娘?”

每個角落都沒有人。

尹書韞踉蹌著步子...總不可能...他們已經因染上瘟疫被焚燒了?

她不可置信地半跪在地上,而後像想起什麼,立馬走到灶房處。

拉開櫃子,一整個牆壁上都刻滿了字——

知道她腦袋健忘這毛病的,除了她自己,隻有養父養母。

“子韻,你不記得事不打緊,從你五歲起,你的一應大事全被刻在牆上,就算有記不得的,爹娘也幫你記著。”

牆壁的字跡彎扭,用的是隻有他們一家人才能懂的俚語,錯字連篇,但力能透背。

“建都十年,子韻豁然長高一尺,和爹一起上山捉野兔時褲子被扯壞,遂換之。”

“建都十二年,子韻大哭,棄書而逃。”

“建都十三年,子韻習武,頂雪紮馬步,迎雨練短劍,先生喜。”

“建都十五年,先生歿,子韻大哀,策馬千裡為師報仇,滿身傷痕而歸,奄奄一息,滿背劍傷,夢中一直顫抖,愧於殺人,卻喜於為師報仇。”

“建都十六年,地主強搶河東嬰孩為人肉羹,子韻殺之。”

“建都十七年,子韻歸尹家,應半年內歸。”

尹書韞用力擦拭牆上的灰,顫抖著看向最後一行字。

最後一行字不是刻的,而是用人血寫上的,筆跡匆忙,血跡已然斑駁。

“子韻,沒有瘟疫,爹死於刀劍之下,為娘肚腑被活剖,生疼...留在尹家,替我們報仇。”

看到這兒,尹書韞雙眼通紅,悲痛撕碎心臟,直接乾嘔起來,跪在牆前,整個身體都在顫抖。

“裡麵是誰?”外麵突然響起官兵的聲音。

待官兵進來後,卻發現灶房裡空無一人,隻有一個窗戶在風中搖曳,不斷“吱呀”作響。

“彆老一驚一乍的,”另一個老官兵拍他的頭,“小心侯爺砍你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