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眾少年在數十丈外就已發起衝鋒,速度已經極快,眾匪徒倉促迎敵,馬速未及發動,雙方就已對撞在一起。
楊康一馬當先,衝殺在前,長槍向前遞出將一名匪徒刺於馬下,隨即抬槍將一支刺向自己的長矛磕飛,反手將那名土匪刺死。
楊康將手中長槍舞得如同風車一般,催馬向前,摧枯拉朽一般的衝入人群,眾少年緊隨在後,槍刺刀砍,所過之處賊匪紛紛落馬,衝過前頭的數十土匪後,眾人加快馬速直衝土匪本陣。
眾少年結鋒矢陣衝鋒,如一把燒紅了的利刃插入牛油中一般,不受一絲阻礙,頃刻之間就突入土匪本陣之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眾騎馬匪徒。
凡騎兵作戰或是結陣衝鋒,依仗衝擊力摧敵破陣;或是遊擊擾敵,以騎射之術疲敵亂陣,然後乘亂圖之。依仗的是速度與空間。此時眾匪無人指揮,又事發突然,猛然間被眾少年破陣而入,頓時亂作一團,馬匹不及催動,一個個坐於馬上便如木樁草靶般任人砍殺。
楊康衝殺在前,舞動長槍,擋者披靡,眾少年馬疾刀快,跟隨在楊康之後奮勇向前衝殺。眾匪或逃或亡,頃刻間作鳥獸散,眾少年未受多少阻擋就已透陣而出,直殺向後陣步卒隊伍之中。
此次三山寨作為主力劫匪,來的都是寨中精銳,馬匪之後就是精銳步卒,這些步卒都是在曆次劫掠廝殺中,從嘍囉中挑選出來的悍勇之輩,因為排在馬匪之後,時間略為充裕,剛剛結成陣勢,眾少年就已衝殺到眼前。
步兵被快速衝鋒的騎兵欺到近前,哪有相抗之力,眾少年如虎入羊群一般衝殺過去,人借馬力,就如砍瓜切菜一般,眾匪徒哭爹喊娘,亂作一團,呼喝一聲,四散奔逃,楊康率眾少年正奮勇衝殺間,忽然眼前一空,已經殺透敵陣,眾少年並不停留,引馬右轉,向西邊那一股土匪的側後方殺去。
西側這股土匪一直在觀望中間三山寨的狀況,見三山匪眾被眾少年衝亂,卻不相救,隻是亂哄哄地在旁邊看著熱鬨。
原來那鎮三山向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從他給自己起的匪號就可見一斑。
但凡上山為匪,落草為寇的,都要給自己取個綽號,其因有三。
一是叫出去響亮。
二來是隱去本名,江湖好漢投身綠林道,做打家劫舍的殺頭買賣,本來就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若以真名示人,不免使祖宗蒙羞,死後入不了祖墳。
第三則是避免給家人帶來災禍。
但很少有人給自己起這種招人忌諱的綽號,畢竟大家都在綠林道上混飯吃,誰也不服誰,起這種綽號容易挨揍,被群起而攻之。
鎮三山向來仗著人多勢大,不將綠林同道放在眼裡,如今遭難,這夥土匪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的看看熱鬨也是人之常情,況且他敗亡得太快,也是相救不及。
眼見眾少年衝破三山寨陣營,毫不停留,兜個圈子就朝著自己這邊殺了過來,這邊的匪首連忙調整人馬準備迎敵。
這股土匪的首領是一個身材壯碩的大漢,頭發剃得精光,身穿一領臟兮兮的僧袍,一副僧人打扮,若是將手中銅杵換成方便鏟的話,活脫脫就是話本中梁山好漢魯智深的模樣。
這匪首自幼飯量奇大,家中赤貧,父母供養不起,怕他餓死在家中,便將他送到廟裡做了和尚,廟裡的長老賜了個法號叫了空。
可他脾氣暴躁,因為吃食終日裡跟同門爭鬥,長老們不得已要將他逐出寺外,他一怒之下竟然殺了平素與他不和的監寺,將廟內的和尚都趕了出去,糾結了幾個同門,占了寺院,做起了強盜,數年間竟然也拉起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
這了空和尚自幼家貧,自然沒錢拜師學藝,但靠著一身神力,倒也在武學上摸索出了一些門道,因為力大,便模仿廟裡韋陀菩薩的兵器金剛杵,鑄造了一把銅杵作為兵器。
他在一次打劫中被一位武藝高強的行腳頭陀擊敗,那頭陀見他一身神力,是個可造之材,便依著他的兵器和性子傳了他一套外門功夫,叫做‘金剛杵法’,這門杵法是一位在南少林掛單的高僧所創,乃是堂堂正正的佛門伏魔神通,了空依法修習,倒也練成了幾分模樣。
因他力大無窮,身如鐵塔,以金剛杵為兵器,又是僧人打扮,所以人送綽號“鐵金剛”。
這鐵金剛了空,眼見眾少年竟然毫不停留地朝他這邊衝殺而來,慌忙率領眾匪迎敵。
他這山寨開張時間不長,家底不厚,隻有為首的數十人有馬,剛才為了看熱鬨方便,已將方向轉為東方,此時倒是方便了迎敵,眾匪徒馬匪在前,步卒在後迎了上來。
楊康催馬衝殺在前,見到對麵衝在最前方的一匹馬上坐著一名壯碩的光頭大漢,手持一把粗大的銅杵,威風凜凜地向自己的方向衝殺過來。
楊康見他的身材武器就知道是個力氣大的,起了比拚力氣的念頭,於是調轉槍身砸向來人。
凡軍中所用長槍,槍尾處均有槍纂,其實就是在槍尾處安裝一個帶尖刺的鐵疙瘩。
槍纂的作用有三:
一是起到配重的作用,因持槍部位在槍杆後方,若無配重則前重後輕,不好駕馭。
第二是槍身斷裂後用以禦敵,軍中平常所用之槍一般都是木杆,一旦被對手砍斷,若無槍纂,拿在手中的就成了一截木棍。
第三插在地上可以當做拴馬樁來用。
楊康這杆長槍通體都是鐵製,到不怕被砍斷,但也是木杆槍的形製,如今掄起來以槍纂擊敵,是拿它當做狼牙棒這樣的長柄重武器來用了。
鐵金剛見狀也掄起金剛杵砸了過去,槍杵相碰,金鐵交鳴之聲震耳欲聾,震得鐵金剛手臂發麻,銅杵險些脫手,大喊道:“好大的力氣!”
雙馬交錯,掄起金剛杵橫掃過來反擊楊康,楊康俯身躲閃,用巧勁將銅杵撥開,旋即反手側掄長槍,槍杆重重地抽在了鐵金剛背上,鐵金剛大叫一聲,口中噴出一口鮮血,落於馬下昏死過去。
楊家槍法中原有一招回馬槍的絕技,剛才雙馬交錯而過,楊康本可取他性命,但方才第一招硬碰硬的交手,見他的力氣竟與自己不相上下,起了惺惺相惜之念,就沒用絕招傷他性命,後半招改刺為打,力量自然不是很大,隻是將他抽落馬下,料想他皮糙肉厚也不至於就此身亡。
鐵金剛身後的匪徒,見自家大當家隻一個回合就被擊落馬下,儘皆大懼,皆無鬥誌,那十幾個騎馬的匪徒見楊康縱馬舞槍欺到近前,不敢交戰,仗著胯下有馬,呼哨一聲紛紛向兩側逃走。
後方一眾步卒逃避不及,被眾少年馬踏槍刺刀砍,殺得哭爹喊娘,狼狽不堪,留下數十條人命後紛紛向兩側逃散。
楊康等人也不追趕,隻是向前衝殺,透陣之後兜個彎子向東側那股土匪殺去,路過中間三山寨人馬之時,改鋒矢陣為一字縱隊,掛了刀槍,側身以弓箭一頓亂射,旋即又改回鋒矢陣繼續衝殺向東。
東側這股土匪人數不多,匪首綽號獨眼龍,是三山寨的附庸,此次被鎮三山脅迫到此,本來就不太情願,稍作抵擋就四散逃去。
眾少年見一番衝殺之下,土匪三陣皆散,不由得舉刀呼嗬,雀躍歡呼起來。
楊康見眾匪雖亂,但威脅未去,於是舉槍示意,帶領眾少年繼續衝殺,見到有小股人馬開始聚集就直接衝殺過去驅散,專挑聚攏人馬的小頭目下手,如是又衝殺了十餘回,眾匪已經看明白了楊康的意圖,再無人敢聚集人馬,欺楊康這邊人少,不可能將這許多人趕儘殺絕,紛紛向來時的方向逃去。
楊康眾人也心知肚明,己方這二十來人能取得如此戰績,已是僥幸,於是不再貪功,隻是兜著彎子縱馬奔馳,遠了用箭射,近的用刀槍,見有小股人馬聚集就上前衝散,如牧羊犬放羊一般似無意,卻有意地將土匪們向出去的道路方向驅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