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罰站的本以為要比罰跑的輕鬆,可兩個時辰站下來,好多人都雙腿顫抖,汗流浹背,又過了一個時辰,還能穩穩站立不動的也就剩下二十來人,楊康將他們選了出來,也任命為什長,讓他們各自挑選了手下後,宣布了明早日出集合,然後就地解散。
折騰了一下午,楊康才明白了父親臨走時為什麼是那種古怪的神情,這訓練新丁比打仗難多了!
在楊康原本認知中,莊丁應該是自家原來那幾百人的模樣,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兵員素質。
楊家莊原來的莊丁以楊家族人為骨乾,是在自耕農和商隊成員中,優中選優挑選出來的,而後招募的莊丁基本上都是佃戶和難民。
前者家庭多為自耕農與商隊、作坊成員,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給他們提供了富餘的金錢和時間,讓他們可以參與非農業生產以外的社會活動。
而後者還都掙紮在溫飽線上,每日隻為填飽肚子努力。
這就決定了,二者在包括身體素質在內的各方麵都具有很大的差異。
另外楊家有族學,族人讀書沒有太大的支出,所以前者多多少少是都認識一些字的,在這個識字率很低的時代就很難得了。
最為關鍵的是,楊家畢竟曾經是行伍出身,族人多少受到些熏陶,而這一批莊丁的父兄有很多人參與了正隆年間的趙開山起義,對戰陣之事頗為熟悉,而這些人是楊家莊丁主力中的主力。
楊家挑選莊丁,早就將莊子中合用之人一掃而儘,新招募來的都是隻會拿鋤頭的佃農子弟,想把他們訓練成軍,楊康任重而道遠。
楊康這一下午,被新丁們搞得有些焦躁,正氣哄哄地往山上走著,卻聽到腦海中楊炳的笑聲。
楊康氣惱地說道:“你笑什麼?”
楊炳道:“沒笑什麼,就是看你吃癟,感覺有些好玩。”
楊康喪氣地說道:“訓練他們太難了!要不你來!”
楊炳急忙道:“還是你來吧!這個我不在行!”
楊康道:“可是我也不行呀!”
楊炳道:“我給你準備了一些資料,你今晚回去研習一下,興許有用。”
楊康無奈地說道:“好吧,回去就看。你有什麼點子,現在也可以說出來。”
楊炳道:“無非是三點,第一訓練好吃喝拉撒睡,第二訓練好陣列、體力和武藝,第三則訓練他們聽得懂、看得懂號令。”
楊康道:“好麻煩,還是你來吧!我還小!”
楊炳道:“你這是耍無賴嗎?”
楊康道:“多出來活動活動,說不定你能離開老宅更遠呢!”
楊炳道:“好吧,我把基礎給你弄好,剩下的你自己來。”
次日早上醒來的果然還是楊炳,楊康又不知跑到哪裡去玩耍了,楊炳無奈也隻好下山訓練新丁。
這次楊炳竟然可以離開老宅所處的台地了,想來是和他二人五官八觸一體的奇異狀態有關,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得更遠?
莊丁們晚上向來都是回自己家睡覺,楊炳感覺這樣不像個軍隊的樣子,太鬆散了,不利於培養組織紀律性,於是找到老管家,商量給莊丁們蓋營房。
不出預料地被摳門的老管家拒絕,楊炳跟他磨了好半天,最後找到楊莊主出麵,老管家才勉強答應,其實蓋土坯房子也花不了多少錢,老管家隻是摳門本性使然而已。
老管家在莊子南側和東側各劃了一塊地,作為建設營房的地方,每處建兩個院子,每個院子可容納三百人,暫時可容納一千二百人,這是考慮到了新老莊丁一同訓練的情況。
找來莊內的木匠瓦匠,楊炳現場畫了圖紙,每個院落的西、北、東各建一棟營房,南側大門兩側各建一棟房屋,一棟作為夥房,一棟作為儲物間。
所有房屋都采用土木結構,牆壁用土坯外敷黃泥,上覆木質架梁,屋頂用穀草覆蓋。屋頂楊炳本來想用瓦頂,被摳門的老管家否決了。
每棟營房分為十間,每間房長十伬,寬六伬,前開門,後開窗,地麵鋪紅磚。
靠兩邊牆壁各搭五個長二伬,寬一伬二分的土坯火炕,同側火炕間距一伬,兩列火炕間距二伬,火炕同圍繞房間四周的火牆相連,另三側包紅磚,每兩間房共用一個燒火牆的爐灶,在燒熱火牆的同時,還可以燒熱水,供莊丁們使用。
床鋪按老管家的意思是弄個通鋪算了,這樣可以節省空間,房子就不用建得那麼大,被楊炳這個來自未來的靈魂拒絕了。
院子中間的空地作為洗漱吃飯的公共活動場地,每處院落打井一口。
在莊子東南方向,兩處營房中間位置設立了公共廁所,那裡離莊子的堆肥廠不遠。
老管家看了圖紙,對這個小少爺的敗家行為很是不理解,心中暗暗吐槽不已。
楊炳也暗暗吐槽老管家吝嗇小氣,不懂集體生活對提升戰鬥力的作用。
眾人尤其是木瓦匠們看明白了設計圖紙之後,說乾就乾,當日就開始了營房建設工作。
五百新丁是現成的勞力,又讓老管家召集了一些村民幫忙,好在現在春耕已經結束,勞力倒還富裕。隻是要耗費些米糧,讓摳門的老管家有些心疼。
其實蓋這種土坯房比較簡單,楊炳將勞力分為三部分。
一部分人脫坯,蓋這麼多房子,要用的土坯數量不少,這個活比較簡單,木匠們釘了些方形的模具,將黃泥摻上長約三四厘左右的穀草段攪拌,然後放到模具中成型,晾乾即可。
一部分人去造梁架,楊家莊四麵環山,莊中不缺已經晾乾的木材,這些木材有不少是預備用來做燒柴的,讓楊炳不禁吐槽這個時代的人浪費資源,楊炳讓木匠挑選合用的木料,製成三角形的架梁,由於房間跨度較大,中間加一道梁柱作為支撐。
一部分人在瓦匠師傅的帶領下,平整場地,開挖地基,四周主牆地基深二伬,寬一伬,間壁牆地基深一伬,寬五分。然後去河邊運來細沙,填滿後反複澆水沉降,關鍵處放置頂柱石。
這些都準備好後,就可以開始砌牆蓋房了。
一切安排妥當,跟工匠們探討工期,按工匠們估算,這麼多人,材料也不缺,大約十天就可以蓋好。新丁們本來集結起來是要訓練,結果卻變成了建築工人,但他們卻都挺高興,因為訓練實在是太痛苦了,而且訓練時少爺實在是太凶殘了。
解決了住房問題,下一步要解決的就是營養問題了,按照計劃中的訓練強度,沒有一定數量的肉蛋類食物補充營養,莊丁們可能承受不住。
在莊中走了一圈,連問帶看,對莊中的養殖業有了一定的認識。順便測試了一下自己能離開的距離,還是不太樂觀,估計想出這個盆地有些困難。
這個時代肉食主要來源是飼養的豬和羊,在農耕文明體係裡,主要是農家小規模飼養,楊家莊農戶中有不少家飼養。
農戶養豬,規模都不大,一般都是養一兩頭,飼料是廚餘的泔水和各種穀物去皮留下的糠皮,夏天還可以采摘野菜野草作為飼料。
這處盆地四麵環山,山腳下有許多地方不適合耕種作物,就有農戶在這些地方放養山羊,黑山羊是這裡的特產之一,這種山羊食性雜、耐粗飼,適應性強,身材高大,是肉、絨、皮、毛多用型的品種。
養殖禽類者也比較多,但多是一家一戶散養,每戶的禽類數量不多。
楊炳想了想,羊肉向農戶中購買即可,豬和雞可以擴大下規模,建立養豬場和養雞場。
此時天色已晚,決定明天找老管家他們商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