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想到自己這兩個兒子,心內越發煩躁,不管曹植曹丕將來成就如何,即使他們能成長起來,但對眼前的局勢來說,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小了,曹營現在需要的是能馬上主事的!
曹操因為年輕時候專心仕途,所以子嗣並不興旺,能有曹昂這一個各方麵都挑不出毛病的兒子,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本以為將其帶在身邊很安全,沒想到宛城一戰,曹昂曹安民戰死,曹操也差點身死,可謂是曹操爭奪天下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
曹操每每想起,就恨不得殺袁熙而後快,當然,曹操知道袁熙對於自己也是一樣,自己覆滅了袁氏,害死了袁紹,袁熙也想著徹底擊敗自己報仇雪恨吧?
曹氏未來會不會失敗,亦未可知,曹操不敢輸,也輸不起,他隻能強打十二分精神,和袁熙鬥下去,直到分出勝負的一天。
然而現在看起來,他的身體快要先支撐不住了,曹操不敢想象自己死後,曹氏如何對付袁熙這種對手,加上劉備和其他曹氏仇敵,所以現在自己不能倒下,也決不能倒下!
他開始書寫一份份密令,調遣冀州兗州豫州司隸的兵力,既然凶虎來年想要圖謀自己,那自己便提前做好應對,必要時會先下手為強!
日子一天天過去,眼看深秋堪儘,冬日將至,天下戰事稀少,漸漸進入了暫時的平靜期。
袁熙這邊,正在薊城外麵的軍營裡麵,巡視趙雲等人練兵。
眼前這批新兵,是高順在並州招收訓練的,成分頗為複雜,漢人,匈奴,鮮卑,羌人都有。
因為氣候惡劣,幽並民風彪悍,養成了崇尚武力的習氣,在北地這種胡漢雜居,食物有限的條件下,想要生存下去,隻有比彆人更強,才能爭取到活下去的更好的機會。
幽並士兵從小便是從這種環境下長大,也導致他們天生就比中原和江東兵能打,當然後世江南也有這種例子,便是戚繼光招收的義烏兵,因為當地窮困,村民天天械鬥,極為死硬,所以戰鬥起來也是悍不畏死。
在亂世之中,安逸富裕的地方,是產生不出戰力高的士兵的,這也是為什麼徐州荊州這些地方,能拿出手的強兵很少,能打的兵大部分都是出身於貧困百姓和盜賊,江東也是依靠山越地區的丹陽兵撐門麵。
而袁熙勢力這邊,幽州天生便是個極好的士兵產地,但這幾年來,隨著幽州整體生活環境的改善,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個副作用。
幽州核心地區的百姓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從事農業商業,以及手工業的人大大增多,他們依靠幽州發達工具技術改良帶來的紅利,隻要努力乾活,就足夠能養活一家人。
而先前的諸侯征伐時,平民百姓想要獨力養活一家人,隻有從軍賣命才能達到,如今能在穩定安群的環境下,就能賺取差不多的生活費用,那還為什麼要從軍?
於是幽州兵的數目,隨著生活改善而逐年減少,袁熙知道這是大勢所趨,所以也並沒有刻意去阻止或改變這種現象。
他的應對之策,一是相應提高兵士俸祿,另一方麵,就是從邊地貧瘠之處,尋找合適的兵員。
畢竟亂世不缺想要投戎從軍,改變自己和家族命運的底層百姓,袁熙占據了並州後,這兩年便以並州兵為主體,招納新兵。
並州兵雖然身體素質不錯,但因為並州長期處於各族衝突的中心,兵士們都桀驁不馴,極為難管,對此袁熙想出的辦法,便是逐級練兵。
坐鎮並州的高順在征兵後,先用陷陣營兵士的手段訓練新兵,打磨其銳氣半年後,便讓其再到薊城輪訓。
薊城這邊訓練新兵們的是沮授趙雲等人,他們的手段雖然比高順柔和一些,但訓練的重心,便從訓練武力轉到教化上。
教化包括知識文字和勞動,前者是讓兵士具備基本的戰術素質,訓練出來的兵士,都要做到理解上麵傳達下來的命令和作戰意圖,並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這樣訓練出來的士兵,都至少具備伍長甚至什長以上的素質,而不是傻乎乎隻知道執行命令的大頭兵。
這樣的做法,雖然時間金錢花費很大,但是好處也非常多。
一是能夠在隊伍遭遇硬仗,損失加大,什伍長戰死的時候,還有其他人能夠頂上。
二是臨時征發兵員,擴充兵士數目時候,也有足夠的下級軍官去帶領新兵執行命令,而不是一盤散沙的扔在戰場上,讓新兵自生自滅不說,往往還會起到負麵作用。
所以袁熙的兵士看著不多,卻能夠應對很多突發情況,就像上次擊敗孫權的合肥之戰,袁熙收編了上萬投降的江東山越兵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整編,之後再防守被曹軍攻打的壽春時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知識教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勞動教化,讓兵士參與和當地百姓的勞動,同吃同住。
最開始袁熙推廣這套做法的時候,麾下很多將領也是不理解,但如此推行了兩年後,將領們慢慢發現了其中奧妙。
袁熙軍的這些兵士,絕大部分出身於下層勞苦百姓,這樣的人太平時節還好,但亂世若是不加引導,為了生存便會突破底線,做出傷害其他底層百姓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