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講台即舞台(2 / 2)

“這可怎麼辦!”海波老師眉頭緊鎖,“這花花綠綠的坐在教室裡,也不好看啊!現在再想借正裝,就差五分鐘上課了,怎麼來得及?”

這是,何田田眼睛一轉,輕輕拍在海波老師的肩膀上。

“誒,波波老師。我知道怎麼辦了。”

她揚眉笑道:“不用借校服,我們就直接跟大家說,今天是我們學校服裝自由日,為的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審美。與其遮掩,不如坦坦蕩蕩的,還自然呢。”

“對啊。”海波老師眼前一亮,“這麼一說還相當於展示了學校的特色活動都是落實下來的,不是單是嘴上說說。”

教研員的開場白已經講完了,學生們陸續走進教室。

何田田眼看著幾隻不老實的小手伸進了餅乾籃子,進教室的時候順走了好幾塊楓糖曲奇。

“不要拿門口茶點零食,那是給客人準備的!”她提醒的聲音很小,但眼睛瞪得又大又嚇人。一個眼神殺飛過去,幾塊小餅乾掉回籃子裡。

學生們這種膽大包天的調皮僅限於窩裡橫,當他們走進大會議廳,看到圍了一圈的五十多位領導、老師,隻敢悄悄爆出來一兩句“我靠”,隨後紛紛自覺閉麥。

看著孩子們坐在中間位子上那個鵪鶉模樣,顯然是被這個陣仗嚇到了。

整個班級的紀律倒是比平時好了不止一點,但安靜過頭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海波老師的這節課本就是賞析課,有很多聽辨、討論、分析的環節,需要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和參與。

可學生們怕當著這麼多的人麵出錯,連舉手都不太敢了。哪怕是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聲如蚊呐,話筒湊得不夠近根本聽不到。

那些個臉蛋憋得通紅也沒憋出來幾個詞兒的男生,要是第一次見他絕對猜不到他平時課上那叫一個嘴碎又話多。

海波老師本來就緊張,又趕上孩子們也拘謹,眼瞧著額角見汗。

但好在她的課程設計結合了如今“數字化”“信息化”的熱潮,在課程的後半段分了六個小組,上了六台筆記本電腦和MIDI鍵盤,玩了個傳統藝術現代演繹的概念。

課堂進行到後半程,何田田在後排舉起平板電腦,展示寫有數字的圖片,分彆在距離下課十分鐘、五分鐘、一分鐘的時刻提醒海波老師。

艱難的一節課總算是熬過去了,學生們如蒙大赦,紛紛逃離大會議廳。

孩子們的任務是完成了,但老師們的弦還緊繃著。

下一節課是外校老師和她帶隊的學生。

不同於海波老師的課堂,這位老師顯然是“有備而來”的。

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而且答案非常準確、切題,回答的語言也措辭精煉,偶有錯誤也能被老師完美地引導和糾正。

上課的老師笑容燦爛又慈祥。孩子們兩眼發光、坐姿端正,緊緊跟著教師的思路。

但何田田怎麼看,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那份“完美”總有些刻意為之的感受。

她悄悄偏過頭在海波老師耳邊說:“波波老師,你看剛剛這位老師讓那個孩子把話筒傳給‘陳某某’同學,可是那個孩子四處望了一會兒,旁邊的同學指給他看,他才知道要遞給誰……這難道不奇怪嗎?”

明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