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中的老師:有雙休、不加班、一年三個月假期。
現實中的老師:雙休是居家辦公、沒有一天不在加班、放假也會塞滿培訓。
周六上午,何田田窩在教師宿舍裡,蓬頭垢麵地坐在電腦前,準備開始處理截止到周一的各項任務。
“下周的六七八三個年級各三節新課要備,新聞稿、公眾號、網絡培訓課、教案發教研員、手寫教案學校存檔……沒關係,事情是一件一件乾的,你一定可以的!”
手寫教案?寫是不可能手寫的。
那是純粹的毫無意義的浪費生命。
感謝時代的發展,感謝萬能的網購。何田田拆開了新到的快遞紙箱,拿出前幾天下單的“寫字機”。
這玩意兒由放本子的平台和能塞簽字筆的機械臂組成,連接電腦、安裝軟件就能控製機械臂書寫。隻需要多掃描幾張自己手寫的文稿搭配字體庫,就能生成手寫字體,還可以設置每一行字有上下浮動,效果更逼真。
兩三百的價格,咬咬牙還是能接受的,最重要的是能解放雙手。
“嗬,這工作還沒給我發工資呢,我就開始倒貼錢買生產工具了。”
生產隊的驢拉磨累了也不會自己抽自己兩鞭子,人上班卻要花自己的錢買咖啡、倒貼錢買辦公軟件會員、買寫字機……
何田田歎了不知道第幾口氣,導入電子版的教案,讓機器拿著筆自己寫去。
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還得按格式寫教學反思……真有毛病。”她滿腹牢騷,氣得想摔鍵盤。
上完課後的調整和思考確實都是必須步驟,也是有利於教學能力、教學效果提升的。但那些真正有用的思考往往不會通過固定的格式和模板體現。
與其寫那些穿靴戴帽的教學反思,真正落在一節課上的細節修改才是有價值的東西。
八年級的孩子看上去已經和成年人沒什麼區彆了,但還是學生。
之前在八六班的課上,何田田發現文字描述的任務要求效果不是很好。孩子們拿到任務單後,要麼是沒耐心讀完就直接開始小組合作,要麼是讀了也搞不清編創的要求。
後來的八三班,她就改了做法。與其花大量時間解釋清楚,不如自己帶著幾個積極的同學示範一遍。孩子們看了之後就明白該做什麼了。
最開始,她隻用了單麵打印的“男女老少”指令牌。捧哏的看完還得翻過來才能讓逗哏的看到。表演時,孩子們一手拿著《十道黑》的文本,一手拿著指令牌,還要說台詞,手忙腳亂的。
所以在下一個班,何田田就提供了譜架放置文本、用雙麵指令牌。當堂課的表演展示就少了很多乾擾因素,進行得更加順暢。
文本中的“鞍韂”“簸箕”這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詞彙會卡住語文學得不紮實的孩子。之後的文本裡何田田給這幾個詞都注了音。
在合作的時候,很多能力強的孩子想出風頭,就選了逗哏的角色;而不願意展示自己內向的孩子,看台詞少選了捧哏。
但這樣做的效果並不好,捧哏要會使壞、會整活、機靈,反而更難。
後來,何田田就會規定小組組長必須是捧哏,自由排練環節她會下場跟每個小組強調“三分逗七分捧”,慫恿調皮外向的學生當捧哏……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能真正幫學生獲得更好課堂體驗的小細節,不比那些套上什麼假大空的術語、模版的套話有價值嗎?
“全都是形式主義垃圾!”何田田罵道。
她才不會在垃圾上浪費時間,找個AI生成文稿的軟件,把內容要求輸入進去,僅需三十秒,上千字的反思文本形成,接下來隻需要花幾分鐘時間根據現實情況潤色、修改、粘貼。
新聞稿,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