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輿論反轉(2 / 2)

初唐小閒人 子率以正 6956 字 10個月前

官員看完報紙上的內容之後,驚駭到血壓飆升。

世家門閥讀完報紙之後,忍不住吐血三升,臉色灰白。

“隴西李氏,畜生,畜生啊~”

“李縣侯大義滅親,大快人心,大快人心。”

“視數十萬百姓的性命如草芥,隴西李氏,他們怎麼敢,怎麼敢的?”

驚呼聲,怒罵聲,痛哭聲,哀嚎聲,一時間不絕於耳。

尤其是許多心懷正義之士,在看見報紙上那一個個血淋淋的數字之時,更是幾近暈厥。

隴西李氏為一己私利掘開黃河,造成隴西各縣近三十萬百姓受災,死難的百姓更是高達四萬餘人。

一個個數字被記載於報紙之上,堪稱是觸目驚心。

“嗚呼,此等禽獸人家,有何臉麵標榜良善,國之不幸,民之不幸啊~”

“蒼天啊,世上怎會有如此禽獸之家,上天啊,你睜開眼睛看看吧!”

“吾等誤解李縣侯深矣~”

“是某家是非不分,錯怪了好人,某家無能,隻願一死,以求喚醒我大唐千萬子民之良知......”

報紙一經發售,便引得百姓哀痛,耄耋老者痛哭,士子更是羞愧欲死。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被他們咒罵了這麼久的昭應縣侯,竟是無辜之人,而真正的凶手,卻以良善世家標榜。

隴西,水患褪去之後回到家鄉重新開始生活的百姓們,得知水患真相之後,許多人便瞬間瘋魔了。

尤其以死難者的家屬為甚,數之不清的百姓一會兒哭一會兒笑。

“耶耶,阿娘,你們死得好慘啊~”

“當家的啊,你死得冤啊~”

“我苦命的孩兒啊,我怎麼就攤上這麼一個主家啊。”

“李氏,我和你們拚啦~”

報紙一經發售,便在整個大唐引起了軒然大波,尤其以隴西為最。

時任渭州刺史的周目在刺史府攤開宣旨寫下:“隴西千裡地,百萬痛哭聲。”

十個字,滿是血淚。

輿論瞬間倒轉,稱讚李讓大義之聲不絕於耳。

當初百姓們罵李讓罵得有多狠,此時對他的讚譽就有多高。

崔氏與李氏豎起來大義滅親的人設,頃刻間就變成了對李讓的最高讚譽。

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在看完報紙之後,也是迅速做出應對。

一邊遣出門生子弟辟謠,稱此事為無稽之談,一邊召集私兵武裝駐守祖宅以作最壞的打算。

但他們辟謠的速度,又怎麼可能會趕得上報紙傳播的速度。

李讓之所以要將時間拖到這麼久,一方麵是為了讓輿論儘情的發酵,另一方麵,也是在等報紙被印刷出來。

李世民這個皇帝親自下場,再加上李讓獻上的活字印刷術和新式造紙術。

一個半月的時間,足以印刷出百萬份報紙。

更不要說此時長安的印刷廠還在源源不斷將新印好的報紙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送往大唐的每一座城市。

最最最重要的是,輿論,是不需要證據的。

百姓們的心中早已蓄滿了怒火,而現在,這份怒火終於有了宣泄的對象。

大唐北方的所有大城市都沸騰起來,對於隴西李氏和博陵崔氏的咒罵聲不絕於耳。

同一時間,李讓和李世民這兩個始作俑者,也在一乾便衣親衛的護衛下急速的朝著渭州趕去。

他們必須以最短的時間之內趕到渭州。

因為輿論不是發酵就能達到目的,還需要人為的引導。

隴西李氏終究是傳承了千年的大族,就算此時名聲跌落到塵埃裡,百姓們對李氏的恨意也足夠深。

但若是沒有人去引導,毫無組織的百姓就算有勇氣去找李氏的麻煩,也不過是送人頭罷了。

那不是李世民和李讓想要看到的局麵,因為百姓死的已經夠多了。

出了陳倉之後,李世民就開啟了急行軍模式。

除了必要的恢複馬力之外,所有人,包括他這個皇帝,都需要在馬背上吃飯和睡覺。

好在李世民本就是絕世猛將,這些事情根本就難不住他。

儘管做了幾年皇帝,但行軍打仗的本事他可沒有丟掉。

所以原本要七天才能趕到的路程,硬生生被李世民壓縮到了五天。

五天狂奔八百裡,饒是李讓在草原上追擊頡利時,創下過一夜狂奔兩百裡的光榮戰績。

當李世民在渭州城外下令紮營時,還是忍不住一頭從戰馬上栽了下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