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新爹是個好相與的,又暫時沒有能力教訓他們這些兒子。
那麼,他們調皮一下也可以理解。
吐穀渾選擇在這個關頭提起和親之事,就是篤定大唐現在隻能和他們交好。
因為吐穀渾知道大唐現在要修生養息。
至於大唐修生養息為何會與交好吐穀渾聯係起來,也不難理解。
大唐要修生養息,就必須輕徭薄賦。
但輕徭薄賦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大唐的財政收入減少。
財政收入減少了,事情卻不能不做,國家也不能不發展,那麼,錢從哪裡來?
答案很好猜,隻有四個字——絲綢之路!
而絲路的核心要道河西走廊,此刻就掌控在吐穀渾手中。
這也是為何李讓能夠篤定李世民大概率會同意與吐穀渾和親的唯一原因。
中原的經濟大動脈捏在吐穀渾手裡。
吐穀渾不會阻斷絲路,因為絲路帶來的財富也會有一部份分流到吐穀渾手裡。
商稅,不管在任何國家都是永恒的話題,吐穀渾也不例外。
但誰也不能保證吐穀渾會不會出兵騷擾,甚至搶劫大唐的商隊。
畢竟直接搶劫來錢的速度可比收稅要來得快也要來得多。
可如果兩國的關係是姻親,就算不能徹底避免這樣的事情,至少在頻率上也會減少很多。
所以,嫁一個公主給吐穀渾,可以換來河西走廊數年的安定,也能給大唐換來幾年猥瑣發育的時間。
不管怎麼算,這都是一件非常劃算的事情。
在心裡迅速盤算了一下與吐穀渾和親更深層次的東西,李讓的心裡就不由得有些苦澀起來。
他不想看見第二個義成公主。
那是漢人的恥辱。
但......他確實無力阻止。
大唐初期國力羸弱,這是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新興王朝必須要經曆的過程。
沒有哪個漢人王朝一經建立就是強大的,大唐也不能免俗。
至於大唐能夠平滅東突厥,與其說是大唐強大,不如說是李世民運氣比較好。
而大唐平滅東突厥,自己本身也算得上是元氣大傷,根本無力出兵蕩清絲路,這就意味著大唐必須先苟一波。
既然要苟,那交好吐穀渾就是板上釘釘之事,他要怎麼阻止,他該怎麼阻止?
難道真要讓大唐的皇子都娶一個吐穀渾公主?
先不說大唐的皇子願不願意娶,沒有得到實惠的吐穀渾會願意嫁嗎?
說白了,和親本就是找個正當理由給吐穀渾送買路錢。
這是一個死局,解不開的,除非大唐現在有能力一戰滅掉吐穀渾。
可大唐若是能滅吐穀渾,也就沒有和親的必要了。
思來想去,李讓也隻能長長的歎一口氣。
歎完了氣,收回思緒,看著村民們已經吃完了午飯,陸陸續續的下地開始忙碌。
李讓也隻好暫時將想辦法廢除和親之策的事情壓在心底,提著鐮刀繼續收割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