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利益互換(1 / 2)

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朝廷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效率還是相當高的。

頭一天晚上,宰執們還聚集在閣老府上推杯換盞,喝的酩酊大醉,次日加稅的政令,便從長安出發,向著大乾四處傳遞開來。

這幾年鬨災,百姓的日子本身就不好過。

朝中的大人們腦袋一拍,竟然要加稅,百姓的日子變得更加的沉重。

甚至有些村子,直接揭竿而起。隻是關中乃是府兵的核心區域,這些揭竿而起的村子,幾乎轉瞬之間,就被滅了。

村子裡的存糧,直接成了府兵的戰利品。

一時間,關中之地,人人自危,又無可奈何。

就連當地的豪強都低調了不少。

甚至有些聰明已經開始悄無聲息地轉移家產和人口。

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就是因為他們不像是百姓,總是看著政令過日子,而是能看清楚政令背後的連鎖反應。

就拿加稅來說。

如果僅僅是加稅,百姓的日子或許咬咬牙還能撐過去。

這些豪強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關鍵是,總會有人忍不住,借機大撈一筆。

宰執們想的是,讓百姓們掏錢,買突厥人的歡心。

而且反正錢不在自己口袋裡出,所以要求加稅的同時,還規定了期限。以三個月為期,若是繳納不齊,就處置當地的官員。

當然,加稅的錢其實並不算高,一人兩千文。

這個價錢,大多數家庭,咬咬牙,拿出小半年的收成來,其實是能交上的,大不了一天兩頓飯,改成一頓飯,總歸是能頂一頂。

可下麵的官員實際操作起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憑什麼平白無故的因為朝廷的原因,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除非讓他們也有利可圖。

所以下麵的實際加稅額度,就被地方官變成了五千文到八千文不等。

幾乎刹那之間,民怨滔天。

起先隻是小規模叛亂,後麵十有八九會有大規模的叛亂出現,所以離開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除了那些聰明的有錢人之外,還有無數的百姓拋棄土地,攜家帶口地逃了。

遠在塞外的突厥人一臉疑惑的看著大批大批地逃難過來的漢人,直接懵逼。

什麼情況?

我隻是要錢,我可沒要人口啊?

大乾這是乾什麼?

不過了?

給我送過來那麼多壯勞力過來?

當然,逃難到草原上的漢人其實還是少數,大多數的百姓都是朝著深山逃難的。

可實際情況,也非常的糟糕。

像是河北道、河東道、河南道、甚至嶺南這些地方,開發程度相對比較低,人口稀疏,老百姓躲在深山老林或許還有一條活路。

而像是關中一代的區域,就比較淒慘了。

那裡因為人口密集,土地開發程度高,其實很多大山都是光禿禿的。

老百姓上了山,其實是連野菜都吃不到,最後的結局十有八九是活活餓死。

……

河北道相對於大乾來說,終究算是相當偏遠的地區。

這種勁爆消息一時半會兒還傳不到這邊兒來。

葉渡也想象不到,聖人身體已經抱恙成這個樣子,以至於宰執們,竟然利令智昏到發布這樣的政令。

此時他正如火如荼的帶領著鄉親們搞建設。

首先是葉渡的威名在逐漸起效果。

畢竟剿滅六龍梁、八臂黑龍,嚇得梁山的勢力不敢靠近,連沈家都開始變得唯唯諾諾的狠人,跟著這樣的大佬混,起碼不怕被人欺負。

再有就是葉渡是真的有錢,他的接連不斷的撒幣行為,深深的刺激了周邊兒,大量的藏匿在深山老林裡的山民,亦或是破產的流民選擇加入葉家。

而葉家的吞吐能力,是相當不俗的。

首推便是葉家的影響力頗大的六龍梁,這裡開發相對比較早,不論是青菜種植,還是飼養速生鴨子都相當成熟。

而這兩項都是非常需要人手的,所以大量無法安置的百姓,被遷徙到了此地。

現如今六龍梁已經成為一個擁有人手八千餘人的巨型養殖、種植基地,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蔬菜和鴨子飯賣出去。

其次便是剛剛入手的浮水村。

這裡作用白洋澱最大的島嶼,可能開墾土地是非一朝一日可以見成效的,但是打漁和加工蘆葦是現成的活計。

隨著葉渡剿滅了八臂黑龍,這裡成為了葉家第二大人口聚集地,大量的外來戶落戶餘此,或者給葉家打工,或者成為葉家的佃戶。

最後便是清河村了,這裡管理比較精細,想要落戶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清河村,這裡是以女性為主,想要留下相對比較困難。

所以葉渡便找周圍的幾個村子協商,讓他們吸納一部分人人手。

同時,與葉渡關係不錯的崔玉、楊元亨也開始大規模吸納流民,給他們提供生產資料,讓他們活下去。

而隨著人口的膨脹,最先受到影響的便是武力。

葉渡在原有的基礎上,不停的選擇。

如今已經有賞金客五百人,民團兩千人,而且這個規模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新入夥的張大隗成為當之無愧的民團訓練總教頭。

百穀堡那邊兒是蘇燦和劉向二人在操持,原材料由葉渡的商城供應,另外則是趙家裕的收割和四處派人采購。

整體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且影響力越來越大的趨勢。

如今的百穀堡,雖然依然在修繕之中,但是紡織業基本上已經穩定,葉渡也不用過度的關心,反正蘇燦很穩妥,基本上不會出亂子。

而清河村周圍的集市店鋪,則由葉大娘親自盯著,周圍的商戶也非常配合和支持,基本上不需要葉渡花時間。

葉渡則返璞歸真,忙碌兩件事。

第一件事兒,就是打井。

現如今地方上的豪強也怕葉渡。

連沈家和八臂黑龍都能輕鬆虐殺的猛人,豈是他們能對付得了的。

賞金客的打井隊一到,各地的鄉親們幾乎是夾道歡迎。

至於賞錢,根本不用葉渡擔心。

縣太爺拿著縣庫的存貨做保證,隻要打一口井,就給一口井的賞錢。

甚至作出了承諾,一旦府庫的錢不夠了,就直接減免賦稅。

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葉渡自然非常上心。

第二件事,就是賣糧。

二道販子的事業堅決不能丟。

雖然現在葉渡有錢了,但是商城該利用的,還是要利用。

每天大量的糧食,從六龍梁、百穀堡、清河村出發,一車車的裝滿麻袋的糧食直接運輸到各個村落。

然後插草就開始賣,鄉親們發了瘋一樣的過來。

鄉親們能夠買到便宜糧食,就不能賣地賣兒賣女。

這是做慈善,也是收攏民心。

為何要直接去村子裡賣?

因為葉渡的糧食,早就被人盯上了。

不少商戶雇傭了大量的人手,就專門等著葉渡的商隊把糧食運到城市。

隻要一開始賣,就讓他們的人去排隊搶購。

然後裝車發往外地販賣,從中賺取差價。

做葉渡這個二道販子的二道販子,從中牟取暴利。

這種事情葉渡根本無法忍受,所以便將商隊直接開進村落。

當然,辛苦歸辛苦,可葉家的名號,卻在滄州乃是整個河北道,深入到了千家萬戶。

不過,指著葉渡自己從商城裡買零食出來,補貼民眾肯定是不夠的。

更多的還需要百姓們搞生產自救,那就是朝廷的事情了,葉渡隻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