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院試(上)(1 / 2)

古代宗族,並不是任何一家都抱成一團。

宗族之間,你死我活的情況不奇怪:萬曆年間的劉台。

在遭受無情的政治打擊之時。

和他有仇怨的同族之人趁機栽贓,劉台被活生生整死。

劉台是張居正的學生!

他是曆史上第一個以學生身份上奏折抨擊老師的人。

所以,他被張居正手下、同宗之人玩死了。

二姐姐(賈迎春)、四妹妹(賈惜春)等人的命運。

也隻有等他在朝廷立足,榮掌大權。

成為家族不得不倚仗的人之後,才有可能去改變。

可是......真能來得及嗎?

按照紅樓時間進度的推算,還有五六年賈府才被抄家。

而在這五六年之中。

賈琮最理想的進境是:先考中進士,然後入翰林,慢慢規避家族風險。

然而。

翰林院修撰、編修、侍讀、侍講、庶吉士等職位。

並沒有什麼大權力!

隻是內閣的接班人,等待入閣?

等待成為輔臣接班人?

那要幾十年?

等到人老珠黃,那還有個屁用!

根本等不及。

所以......

賈琮唯一的出路,隻能利用朝廷的君臣關係。

來壓製家族的長幼關係。

可這無異於天方夜譚,一樣難施行。

賈琮眉頭緊皺、冥思苦想。

正值愁眉之際,一個念想突然劃過腦海!

憂心則亂,差點忘了一事。

記得此前秦業、陳東生都提過。

他的治河策論,受到了一位大人物的賞識?

那位大人物究竟是誰?

聽起來不太可能是皇帝,莫非是某位有權的親王?

.........

周六合的民居外便是市集,叫賣聲、雜耍聲。

隱隱約約從門板透過來,前店是櫃台,後麵是小四合院。

秦鐘吃不慣粗茶淡飯,他家雖比不上賈家。

但到底也是官家公子哥,從小錦衣玉食。

秦鐘有些嫌棄道:“景之,這米好難吃,這是米嗎?”

宋朝之後,神州戰亂百年,後又久經南北王朝割據。

至北明以來,大楚朝的經濟重心早已南移。

北方吃的米,大部分是由南方漕運運過來的。

農作物格局是南稻北麥。

另一時空這種格局的改變,主要在清朝。

因為適合北方大麵積栽種的稻穀。

是經過宋、元、明的漫長挑選、實驗出來的。

非不容易。

賈琮嘗了幾口,味如嚼沙:難怪秦鐘會嫌棄。

來到這方世界一年多,過得日子不比普通老百姓好多少。

賈琮倒是不挑食,但前提是要乾淨一點。

幸得這米湯不臟,喉結一動,一大口吞咽下去。

“是米,不過是小米。”

“小米是什麼?”

秦鐘不恥下問,他很佩服賈琮的博學多聞。

他們的年紀明明差不多,知識、見識卻相隔天地。

官家養出來的公子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賈琮前世農村出身,讀過書也下過田地。

他溫言解釋道:“就是書上所說的五穀之一,小米也就是粟。

南方米多,所以南方人不吃粟,隻用來喂鳥。

這種小米北方很多民眾都用來做粥,味道差強人意。

但老百姓又要服徭役、又要交稅,還有多少餘糧?

咱們讀書人,家世也不賴。

若是力所能及,就去改變。

不然像晉朝的一位皇帝:老百姓沒飯吃?

為什麼不吃肉?

皇帝當成這樣,當真是蒙羞千古。”

“景之說的有理。”秦鐘恍然點頭。

周母戴布包頭、穿尋常粗布,聽說兒子請來兩位好友。

是京城的世家公子,其中一位還是他家恩人。

她哪裡見過這種人物,開始話也說不出來,拘謹、擔心。

叫兒子趕緊出去買魚肉,自己下粥。

她一進來見這兩位談吐、氣度,手都不知往哪放。

“兩位公子爺,我兒就要回來了。

家裡拮據,沒有好的招待,你們受罪。”

“我們和令郎,以兄弟相稱,伯母不必拘束。”

賈琮笑容隨性溫和,周母咧嘴笑,這才放心出去。

未幾。

周六合歡歡喜喜買肉回來,外麵就傳來一陣雞飛狗跳。

伴隨著磨刀聲.......

秦鐘大驚失色:“景之,這家人莫不是水滸傳裡的黑店,想謀財害命!”

“噗!”

賈琮一口茶水噴出,沒好氣道:“你沒細心留意平民的生活,為什麼說是水滸傳?

難道不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進了呂伯奢家?”

曹操生性多疑,聽見磨刀聲,便殺光朋友一家人。

事後才知道朋友一家是要殺豬款待他。

“嘿,是我少見多怪了。”

秦鐘撓了撓頭、訕訕乾笑。

但仍舊心有餘悸,不時拿小眼睛瞄向門外。

鐵牛他們還守著呢,怎麼會有危險。

周母、周六合母子倆殺雞、買魚。

好生款待了一番賈琮、秦鐘二人。

他們視賈琮為恩人,本來他們周家家徒四壁,光景慘淡。

是賈琮借陳東生的關係,從天津府得到一張鹽引。

周母雇人與長蘆鹽場交接,賣起合法的鹽來。

總算度過難關。

而他家一如既往節儉,卻是讀書費錢。

周母又有小農婦的心思:想攢下來給兒子娶媳婦用。

今年癸酉府試。

刻苦上進的周六合勢如破竹,中了前二十。

加緊備戰院試。

此次秦鐘落榜了,他心理素質不過關。

四書也隻是啃得勉強可以。

遠遠沒賈琮嫻熟、融會貫通。

席間。

賈琮勸秦鐘參加院試之前的府試複試。

這種複試一直穿插在各種正經考試之中。

如今的秦鐘啥事也以賈琮為主,唯唯點頭。

他不由得驀然想起去年某一天遠遠見過的賈迎春。

肌膚微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

怦然心動之下,便熱血沸騰,不得功名,誓不罷休......

原本他會與水月庵的小尼姑智能兒有交集。

因有賈琮的緣故在,陰差陽錯下他的人生軌道越偏越遠了.......

來時。

賈琮早已細心地送過周母見麵禮,是幾匹布料。

倒不是貿然的,他們告辭。

周母麵談周六合。

周母衷心念叨:“我兒的這兩個同年,真是好生俊俏。

隻是那位秦小公子,有點像小姑娘似的。

倒是那位大恩人賈公子,那舉止、那氣度。

不愧是京城大家裡出來的人兒,我兒要好生結交。”

“娘,這般背後議論人不好。”周六合苦笑、勸諫道。

周母瞪了他一眼,手指頭戳在兒子腦門上:“你老娘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