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15 章(1 / 2)

[]

入冬沒幾天,她們就玩夠了雪,對雪景不敢興趣,每天去鄰居家串門。

幾家人圍坐炕頭,喝著青菜豆腐湯都能熱鬨地聊一天,陳良沒什麼出彩的人生經曆可以講,倒是喜歡聽彆人講故事。顧卿姿也邊聽故事邊繡花,還免費教人繡。

某天在田嫂子家閒聊,不知是誰說起離家大半年還沒有寫信回老家,眾人的思想情緒被點起,都想寫一封書信回家。顧卿姿立馬拿來紙筆給大家寫書信,隻收潤筆費,一封信三文錢。

“除了寫書信,我們還可以教彆人讀書識字。”陳良回去後,跟顧卿姿提議到。

顧卿姿小時候受過唯一的苦就是讀書,時常起早貪黑,寒冬酷暑從未停歇。好處是讀書讓她的世界不局限於身邊,還可以感受幾百年前的人的想法,或者是遠方的大海高山。

現在她每日忙著生計,困在狹小的板車上,偶然會想起書裡的道理和學問才覺得身處廣闊天地間。

她隱隱約約想要把這些東西傳給彆人,給彆人講述她求學的日子,帶人見識更廣闊的世她心裡期待又覺得不安,問陳良:“教書?那不是男子做的事嗎?”

“男子?我們村就你我,還有李鋼鍋識字,連村長都不識字呢。”陳良掰著拇指算,“按照人數來看,我們村識字的女子還比男子多一位。”

“我以前的夢想就是當一個窮酸教書人,有口飯吃就行。”陳良很久以前就這樣計劃,等到陳家要把她嫁出去那天,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跟陳家決裂,到偏遠山村做個窮酸教書人,過著清貧的日子。

顧卿姿不這麼想,她以前讀書花了很多錢,認為所有人為了讀書識字都會話很多錢,“我們可以教很多人讀書,然後賺大錢。”

她們興奮一晚上,做了詳細的規劃策略。首先是收費問題,畢竟她們教人識字就是為了賺錢,所以收費需要先確定好。

簡單的字就一個人一個字收一文錢,要學詩詞歌賦就的成為她們的長期學員,按照學期製度上課,分春秋兩個學期,一個人一學期五百文錢,一年就是一千文。隻要她們招到三個學生,一年就能掙一兩銀子。一兩銀子加上山裡隨便采摘的野菜,兩人的基本溫飽問題就解決了。

考慮到大家都是文盲,大人失去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她們決定從大家的名字和日常使用的數字開始,提起大家對讀書的興趣。然後從實際出發,教大家記錄農業生產中的故事,提高大家的聽說讀寫能力。最後才是讓大家更進一步地學習詩詞歌賦,成為文化人,最終拉高紅鬆村的整體文化水平。

第二天清晨,匆匆吃完早飯,她們躊躇滿誌地去村裡各家各戶做調查,詢問大家的識字意願。她們興致勃勃地問了一圈,兩人沒想到被潑了冷水,心比上凍的河水都冷。

大家都很滿意現在的種地的日子,一點也不想識字讀書。

“識字對種地沒有好處,還讓人花錢學識字?簡直是瘋了。”顧卿姿垂頭喪氣,並且不忘“誇讚”陳良,“你有先見之明,知道做一個窮酸的教書人。”

關外少有人讀書,隻勤奮種地。若要正經讀書考取功名,大部分人會搬去關內住。

“我們看看明年春天去鎮上看看吧,也許會有心裡向往知識的孩子,說不定他們的大人願意花錢給他們。”陳良自我安慰到。

實際上,她們可以開一個幼兒園,在大人忙的時候照顧小孩。隻是她們兩個都不想照顧小孩子,所以算了。

兩人拖著疲憊又失望的步伐走回家,半路上遇上張家奶奶,她招呼陳良一起去挑水。陳良小跑回家挑著水桶就跟去了。

紅鬆村的村民基本家家戶戶有自己的水井,水井很深,裡麵的水冬天也不會上凍。隻是他們新來的住戶基本都沒有錢打深井,都是去李鋼鍋家裡打水。

打水需要掀開蓋水井的保溫蓋子,每家人單獨去找李鋼鍋挺麻煩的,於是一般是幾家人一起去挑水,等水期間還能聊幾句。

於是,顧卿姿一個人回了家,沒想到發現了驚喜。張金釵帶著弟弟妹妹站在她們地窨子麵前,由高到低站成一排,各自手裡捧著一把綠綠的豌豆尖兒,臉上洋溢著淳樸笑容。

張金釵先開口,“顧姐姐。”

張寶劍和張玉鐲跟先前商量的一樣,趕緊接著姐姐的話,拖長音喊道,“我們可以跟著您學寫字嗎?”

喊完,三個小孩齊齊鞠躬。

被村民拒絕了一天,終於有了回應,顧卿姿抱著三個孩子,滿心歡喜地答應他們,“當然沒問題。”

張金釵把手裡豌豆尖兒捧著,獻給顧卿姿,“這是我們的拜師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