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日清晨,天剛蒙蒙亮。
張金釵一晚上沒睡踏實,見外麵有光了,立馬起床出門,到陳良家的院子裡大喊:“陳姐姐,快起床了,我來學寫字啦。”
喊了兩聲,沒人回應。大概是地窨子的大部分都埋在地下,隔音非常好,沒聽見也很正常。
張金釵拿木棍把昨晚下在門口的雪掃開,敲了敲門,才把陳良吵醒。
火爐還沒有生火,屋子裡不熱和,隻有炕上還是暖的。張金釵積極地生爐子,熱早飯,忙裡忙外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
陳良迷迷糊糊起床,洗漱和吃早飯的時間裡,把基礎識字課程講給張金釵聽。
張金釵聽不懂,隻覺得這個課程聽起來複雜,肯定是陳良用心思考的的結果,她心裡更高興了。
“我們今天先不學寫字,”
“哦。”張金釵語氣失望,隨即又眼睛亮晶晶地看著陳良,“那我們今天做什麼?”
“我們需要建一個學堂,給你們做椅子板凳,才有地方寫字。”
兩家人都是住的地窨子,舒適暖和,但是室內活動空間小。她們隻能重新搭一個棚子用來教書寫字。
張金釵覺得有道理,她跟著陳良她們吃完早飯,跑回家拉來爺爺奶奶和爹娘,四個有力氣的大人搭了一個上午,搭出了一個遮擋風雪的木棚,留了一麵牆沒有搭,留作采光。木棚裡有石頭砌的火堆用來取暖。
陳良和顧卿姿上午也沒有閒著。根據三個孩子的身高,挑了三個大樹樁當桌子。把木頭鋸成薄片當紙,木炭做筆,孩子們就有了書寫工具。
張家奶奶拿著木頭薄片和木炭,左看右看。直誇她們年輕人腦子靈活。
兩家人中午一起吃了頓豐盛的午飯,主菜是炒豌豆尖兒。吃過飯,陳老師和顧老師就正式上崗了。
她們從生活中最需要的基礎識字和算術出發,定了算術和識字兩堂課。
陳良教算術,隻需要教會學生很簡單地加減法,讓她們以後在買賣東西是彆被騙就夠了。顧卿姿教識字,這是個漫長過程,主要看孩子們能學到什麼程度,反正就顧卿姿的學識儲備量絕對夠用。
下午時間短,又是第一天上課,陳良帶著是是三個孩子圍著石頭壁爐坐著,用手指教他們從一數到十。
她們很快就這是發現了問題,三個孩子年齡不一樣,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從一到十就是是個手指姆,張金釵一聽就懂,張寶劍教十來遍都記不住,張玉鐲一直長著嘴巴啃桌子。
陳良扶額,感受到了當老師的不容易。
圍觀的張家大人出來解圍,他們抱起張玉鐲,讓她彆搗蛋,對陳良說:“彆管寶劍,先讓金釵學點東西,她聰明,以後小的願意學啊,還可以讓她教。”
顧卿姿可不同意,她抱過張玉鐲,放在位置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本來想順著張家人的意思放棄兩個難教的小娃娃隻教張金釵的陳良:……我昨晚就是隨口一說,你還真記住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在讀書識字的環境裡,他們才會對知識感興趣,以後也會學得更快。”
陳良隻好幫腔:“冬季長著呢,反正小孩子出去耍很容易遇到危險,不如在這木棚裡玩。”
大人們紛紛表示讚同,幫助陳良教學。
張家四個大人加上兩個十七歲的青年,六個人圍著三個小孩轉。張金釵毫無壓力,一下午學會了十以內的加減法,張寶軍被爹娘圍著罵了三回,張玉鐲吃了不少木屑。
天色漸漸暗淡時,第一天的教學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