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日,紅鬆書院一大早就迎來了多人參觀。
陳良當時還在洗漱,就有人陸陸續續到她們院子參觀,和她有一搭沒一搭聊天。
冬季實在是太閒了,紅鬆書院開始上課是唯一的新鮮事,還是村民沒見過的領域——讀書識字。所以整個村子的人都來了參觀了。
小孩也跟著來參觀,他們拿著張金釵她們寫的木片翻來覆去地看,驚奇又羨慕。
“這是什麼?”有小孩問。
“是筆畫,多種筆畫就組成字。”陳良說。
“就像官府公告一樣的字嗎?”鎮上官府門口張貼的公告是村民接觸文字的唯一方式。
“沒錯,一樣的字。”陳良被七八個孩子圍著轉,他們七嘴八舌地問問題。
顧卿姿就好一些,她麵對眾多人的詢問,選擇了主動出擊,帶著一群大人把書院裡裡外外轉了個邊,詳細介紹了書院的課程。
關外沒有讀書考取功名的氛圍,一聽說讀書,大多數人認為還不如種地。可一聽到能教孩子寫自己名字和算術,認為這個課程很實用,紛紛表示要給自家孩子報名。
大人們圍著顧卿姿問討論束脩的事。他們知道張家和高家孩子幾乎沒有給錢,他們認為這兩家的小孩是第一批學生,又是第一個相信她們能教書的,她們不受束脩很正常。
現在孩子多了更難管教,大家都很自覺地交束脩。
顧卿姿意識到小孩太多了,兩人教不過來,加上她們是沒有足夠經驗的新老師,這兩天教學中還發現了一些問題。所以顧卿姿不敢輕易答應。
張家人和高知良到書院準備上課時,發現小小的木牆院子裡全是人。顧卿姿與人交談甚歡,遊刃有餘。陳良被一群孩子問得暈頭轉向。
“顧老師,陳老師,我們來了。”張金釵與她們打招呼。
一眾大人看向他們,見孩子來上課了,紛紛自覺地讓路,但是又不離開,一副要圍觀上課的架勢。
“我們要開始上課了,請大家不要打擾。”顧卿姿一邊說,一邊往外趕人。
村民才不舍地往外走,有人回頭說:“顧老師,考慮一下我們家孩子,我們家孩子可聽話了,好教。”
“好的,肯定會考慮的,”顧卿姿微笑地回應,又三言兩語提點了書院的問題:“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的書院不夠大,隻有兩個老師,沒辦法教全部學生,我得先和陳老師先商量一下以後的事再做決定。”
所有閒雜人退出了小院,學生們自覺入座,陳良點起火堆,她們擺好木片,顧卿姿開始上課。
顧卿姿先是與三個小孩溫習了昨天學的筆畫,再教了一個新的筆畫,給大家布置了練習任務。等學生埋頭練習筆畫的空隙,她才有時間與陳良商量。
“有多少個小孩?”
“想來讀書的有二十五個。”陳良大概數了一下,真的有這麼多。
她們村子是流民遷移過來的,大多數人到這裡後才安定下來,再考慮養育後代的事,所以村裡小孩多,年青壯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