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飛笑道:“我說你家早就該走出來了,守在河崗有啥意思?河崗的人口還不如雲山多,經濟上更不如雲山,能有啥發展?不說彆的,就你們周邊那幾個市,哪個不比縣城強,現在大家都往市裡鑽呢。”
韓永利歎息道:“其實也不能一概而論,縣城有縣城的好處。縣城雖然小,發展潛力不大,但是環境穩定,門路上人頭熟,剛開始的時候好做。大城市競爭太激烈了,各門派、學院的武館、俱樂部不少,競爭對手太多啊。”
鄒有誌感慨的道:“的確是這樣,來大城市闖蕩的人太多,沒幾下子根本站不穩腳跟。我在這邊有幾個朋友,大家互相幫襯才有今天。很多地方上的武林高手,貸款投資幾十萬辦校,一年都撐不下來就打道回府了。”
張勇勝嚴肅的點點頭道:“兩位說的有道理,這事情還是要慎重對待。畢竟能打的不一定會教,能教的不一定會經營。在大城市開武校武館,各方麵的關節都要打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吃完早餐後,鄒有誌帶著大家到操場上參觀,聽武校教練們講課。為了融入到武校的課程中,張勇勝等人還特地穿上了運動服裝,打算跟著學員們一起完成武校的訓練科目,體驗一下武校的訓練強度。
這是一堂初中生級彆的訓練課,帶課的教練姓吳,叫做吳金正,和趙雲飛一樣是練太祖長拳的。不過他練的不是古版的太祖長拳,而是現代改良過的標準版長拳,實戰能力方麵比較有限。
不過以他的能力教授這些初中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夠了,主要就是做個套路的基礎訓練。打基礎對於習武者來說是很重要的,小時候基礎沒打好,不但影響未來的發展前途,甚至會在身上留下難以醫治的暗傷。
因此張勇勝對打基礎也非常重視,平日裡也監督趙雲飛等人的基礎訓練。張勇勝門下的基礎都是從步法開始的,這與陳大丘不謀而合。而武校則不同,他們的基礎是從基本動作開始的,然後是套路。
一般的武校並不會教授基礎步法,更不會教授套路的拆解和實戰應用。武校中隻有那些被培養來參加實戰比賽的學員,才會有這樣的實戰教學。實戰教學都是在封閉的訓練室中進行,不會在操場上公開傳授。
眾人來到籃球場上,提前得到通知的吳金正已經集合學員們等著了。三四十名小學員站成了四排,正是十三四歲的年紀。他們剛剛上初中,正式培養奠基好時候。再過幾年就有些晚了,再培養非得花大代價不行。
因為鄒有誌介紹說是其他學校的高手前來觀摩,小學員們都很興奮,對張勇勝等人行注目禮。張勇勝看著這些小學員,暗自感歎不已。如果二中的初中也能如此培訓,武術這科必然會成為二中的殺手鐧。
想到這個張勇勝就有些鬱悶,初中生開啟武術課的建議在學校裡爭論了很久,到現在一直都沒有通過。他知道是教育局有人在後麵作梗,但卻有些無可奈何,畢竟權力掌握在人家手裡。